游客值春輝,金鞍上翠微。風逆花迎面,山深云濕衣。雁持一足倚,猿將兩臂飛。戍樓侵嶺路,山村落獵圍。道士封君達,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歸。
這首詩當作于庾信被羈留北朝期間。宇文內史,即李昶,賜姓宇文氏。仕于西魏、北周。庾信曾屢次與他唱酬。
首二句寫士大夫們騎馬游山的興致。“金鞍”指鏤金為花、盛飾鞍韉的乘馬,此處形容朝中貴官的豪華氣派。晴暉與金鞍相互輝耀,金鞍又掩映在翠色的山林中,辭采格外富麗。一路上山,逆風而行,山花迎面而來。山路兩旁春光爛漫的景致自可想見,游客自下而上,仰面見花的視角也可從“迎面”二字中體味。深山中白云繚繞,沾濕了人衣,寫景與上句對偶,又暗中點出人已進入山中白云深處。雁用一足倚立,猿憑兩臂像飛一般竄過山崖,是游山途中偶然所見,以此入詩,更可見出深山人跡罕至的荒僻環境。捕捉帶有偶然性的細節,是庾信詩歌的一大創新。它突破了齊梁以前寫景流于全面羅列或一般概括的傳統表現方法,使詩歌內容得以拓展,同時又突出了游覽過程中的新鮮印象。這也是他的詩歌能各具特色的一個重要原因。
“戍樓”二句寫登上嶺頭所見。山嶺路上建有戍樓,四下山村都落在圍獵的圈子里,這正是北朝特有的景象。北朝統治者本為游牧民族,性喜封山圍獵。這兩句實景描繪為詩人游山的悠悠野興添上了些許粗獷的意味,同時又巧妙地交代出人已登上山頂、附近山村盡收眼底的情景。奇特的是,在這片圍獵的山嶺中,居然有道士在此煉丹修行。封君達是《神仙傳》中所提到的一個人物,據說常駕一青牛,因號青牛道士。丁令威本是遼東人,《搜神后記》說他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這里比喻山中學道求仙的隱者。末句借道士煉丹“居然未肯歸”,為全詩作一總收,結出山中幽僻令人留戀不肯歸去之意,造語樸拙而用意甚巧。
庾信記述游山的詩作有好幾首,風格雖大體相同,而繪景則絕無雷同。詩人總能根據每次游覽的特點尋找與之相應的表現方式和獨特角度,寫出游山途中最深刻鮮明的印象。這首詩表現游客乘馬登山,愈上愈高的視覺和感覺,以山上不同高度所見景物為順序,一句一景,移步換形,逐步升向絕頂。筆法與游山方式相應,因而別有一番情趣。
上一篇:《君子行·陸機》原文|賞析
下一篇:《和庾四·庾信》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