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遠眺,紅日西沉,我久久地凝視著那輪滴血般漸漸沉落的夕陽,浮想聯翩,一種對母親的說不完道不盡的感情,像潮水一樣在心中翻騰。我深愛我母,但一生之中卻又對母親盡孝甚微,到老來,每想到這些,總有一股深深的愧疚襲上心頭,愴然而淚下……
“公公,你在想什么?”小外孫驚訝地睜著一雙明亮的眼睛問。
“我在想媽媽……”
“哈哈,公公也會想媽媽!那你的媽媽在哪兒?”
人皆有母,做兒子的哪有不想母親的??墒?,母親啊,你在哪兒?你可知道,如今八十歲的兒子在想你啊,想得好苦啊!
母親周氏,誰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名字,生于晚清年間,一位農村普普通通的婦女。端莊的臉龐總是露著知足、平和、溫存、慈祥的笑容。她為人忠厚而熱誠,說話含蓄而親切,處事豁達而明理,在我的一生中,母親就像一面明鏡,時時伴隨著我。
母親一生勤勞儉樸,整日勞碌。我家貧口眾,大布褂子寒暑穿,粗茶淡飯度日月。一年到頭母親總是起五更睡半夜,操勞不息。幾代同堂,舉家數十口,一日三餐,她從淘米下鍋到端上飯桌一手到底,等大家吃飽散去,她才拿塊餅子在空菜碗里捋一捋吃下去,就算一頓飯了。記得七弟周惠穿的一雙經她千補百納的鞋子,竟像雙高木屐一樣。母親常說:粗布衣裳飯菜飽,就是好日子了。解放后,各家的生活都有了一定的改善,母親也到了晚年,仍常常告誡子孫:“富日子要當窮日子過”,常將有日思無日,莫等無時想有時。
少小之時,兄弟們都一個挨著一個同睡在一張大通鋪上,雞鳴三更,但見母親還端坐在床頭邊,借著一盞如豆的燈光,上一針下一針地為我們納鞋底哩。眼睛越瞇越細,動作越來越慢,猛然間母親又驚醒了,原來針尖扎進了手指,她用嘴吮吸傷處的血珠,又長一針短一針地繼續納起來。
人人都說母親的脾氣好,有豁達的度量,生活中無論發生什么矛盾和不幸,她總是講吉利的話,從不出沮喪之言。“好話不應壞話應”,“平安就是?!?,這些帶有迷信色彩的老話,仿佛就是她的信條。其實,不過是在人生苦海中對美好愿望的寄托罷了。
兒子一個個長大了,媳婦一個個進門了,照理說母親可以享享福了,可母親依然如故。拉磨推碾、鍋臺灶口、洗碗涮筷、漿洗縫納、敬老扶幼、難得有一刻閑暇。她從不說長道短、從不厚此薄彼,自己不講究吃穿,卻把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都分給了眾媳婦,而累活臟活全都自己動手,對各房媳婦的關懷體貼可說是無微不至。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媳婦們有口皆碑,無論人前人后對婆婆都沒有半個不字。
母親并不懂得什么叫革命,但孩子們革命了,眼見得一個個離開了身邊,投身到革命隊伍中去。反動派來抄家,父親以“共匪之父”的罪名被抓去坐牢游街,叔父被槍擊傷重而亡,二哥出逃,四弟被捕兩次陪斬酷刑毒打,五弟被活埋,兩個侄子在抗日戰爭中以身殉國,我被捕入天牢多年,還有不少親朋故友生死未卜。其中許多事件就發生在母親的面前,她卻能處變不驚,在悲憤中堅強挺立,與反動派據理抗爭,依然穩妥地操持家事。當共產黨組織在我家開會,她總是默默地給我們燒水做飯、望風放哨;共產黨人躲避搜捕來到我家,她總是以極大的熱情冒殺頭的風險全力相助,臨走時,還要給每個同志的口袋里塞上幾個煮熟的雞蛋,說:“吃蛋,吃蛋,遇難就淡了。”給那些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同志以慈母般的慰藉和視死如歸的勇氣??谷諔馉幤陂g,有位同志犯了錯誤,我火了,關他的禁閉,恨不得槍斃了他。母親卻親手做好了飯菜讓人給他送去。母親見我怒氣沖沖,對我說:“不管罪有多大,飯總要給他吃,有打罪、罵罪、死罪,就是沒有不給飯吃的罪!”我想,這大概就是人類母愛的高尚體現吧!
在那兵荒馬亂、長夜難明的歲月里,可以想見母親肩上的擔子是何等沉重,無聲的淚水多少次浸濕了她的衣衫,縷縷的白發悄然爬上了她的兩鬢。母親默默地忍受著戰亂的蹂躪,貧困的饑寒,沒有抱怨,沒有頹唐,在對兒孫們的革命事業充滿自信的希望中,終于盼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曙光。
母親從未上過學,沒有文化,至多只是受過一些封建禮儀的熏陶吧。但她卻常常能引用一些通俗而又富有哲理的話來說明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言簡意賅,耐人尋味,久而不能忘懷。
建國后,因為待遇的變化,工作的需要,我住進了小洋房,配備了小汽車。我多想把飽經患難年近風燭的老母親接來住在一起,盡盡我這個兒子的孝心,讓她安度晚年啊。可是我三番五次去接她,她就是不來,執意要住到其他兄弟家去,還對我說:“要少坐車子多走路!”是提醒我做了“官”不要脫離群眾呢?還是關心我的身體運動少了對健康不利呢?也許是兩者兼有吧?這句話,卻讓我記到現在,想到如今……
一九五九年在廬山召開的中央全會上,七弟周惠受到了黨內錯誤的批判,很久沒有給母親寫信問安了。一天我去看她老人家,母親問:“老七怎么好長日子沒有信來呢?”我未加思考隨口答道:“聽說他犯了錯誤,反對毛主席?!闭l知她緊接我言脫口而出:“唉,伴君如伴虎喔!”啊,一位在舊社會度過了大半生的老人,用極其通俗的觀點來解釋這種特殊的事件,我又能說些什么呢?我驚愕、肅然,不知何言以對。
不久她老人家故世了,在彌留之時,我征詢她百年之后葬于何處?是否要送回老家與父親合墓?她聞而笑曰:“何需要費那個事喔,哪里黃土不都好埋人嗎?!?br>
嗚呼!母親,你養育了那么一大群子孫,將他們無私地獻給了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有的已經犧牲了,過世了,活著的如今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效力于祖國。然而,大家都沒有忘記你那山一樣的品德,海一樣的恩情。你純樸、勤勞、明理、知足的優秀品質,永遠是我們學習和教育后代的楷模。
母親,你離開我們二十多年了,然而,那悠悠情思一刻不停地在我的生命中閃爍著……
1988年冬
(上海人民出版社《寫心集》)
賞析惠浴宇的《我的母親》是他的散文集《寫心集》中的一篇。《寫心集》這本書記錄的都是他的辭世的師長和親人,寫得真實、動情、感人。正像作者自己所說:“我力求準確地寫出我心底所憶、所思、所愛、所憎”,“寄托我深深的懷念和哀思?!?br>
文章開頭,與外孫的一段對話,就十分傳情:
“公公,你在想什么?”小外孫驚訝地睜著一雙明亮的眼睛問。
“我在想媽媽……”
“哈哈,公公也會想媽媽!那你的媽媽在哪兒?”
從這里開始,作者回憶他的媽媽。她勤勞儉樸、整日忙碌,一日三餐,等大家吃飽散去,她才拿塊餅子在空菜碗里捋一捋吃下去;夜里,借著一盞如豆的燈光,上一針下一針地為孩子們納鞋底。繼而寫她掩護共產黨人在家中開會,臨走時給每個同志口袋里塞上幾個煮熟的雞蛋。家中幾人坐牢,幾人慘遭殺害,她都能處變不驚。……真是“山一樣的品德,海一樣的恩情”。讀了使人崇敬,給人以激勵,給人以力量。
文章寫的是母親,但字里行間,正是表現了作者的凜然正氣與革命情操,表現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偉大胸懷,文章具有宏偉的氣勢。陸一定在為《寫心集》所撰的序言中說:“《寫心集》的特點是用一樁樁具體事實來說話。這里所寫的人物,都是浴宇同志所極為熟悉的戰友,是真人真事,是有血有肉的。浴宇同志平日言簡意賅,但寫起來卻那么細致?!痹∮畹睦习轭欖o在此書重版時說得更動情:“看到你這厚厚一疊書稿,就仿佛看見你在構思每一篇文章時輾轉反側,長吁短嘆,通宵達旦,徹夜難眠;仿佛看見你講到動親時奮然拍案切齒怒罵;仿佛看到你寫到情深處老淚縱橫、泣不成聲……”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怎能不動人呢!理所當然的,《寫心集》榮獲全國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
由于篇幅關系,在這里只能收入這篇短文,那些寫陳毅、陶勇、王治平、俞銘璜、徐步的篇章只有割愛了,在那些回憶文章中,更是充滿了革命的同志間的深厚的友誼和偉大的革命獻身精神。惠浴宇的隨筆,是一個革命者的回憶和傾訴,是對戰友的深切懷念,無愧于他所處的偉大時代。
上一篇:《漫話題壁文學》原文|賞析
下一篇:《讀書與老婆》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