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衍那
是印度古代兩部著名史詩之一。“羅摩”是一王子名,“羅摩衍那”的意思是羅摩的游行、漫游,也可譯作《羅摩傳》。作者據說是一個名叫蟻垤的修道士仙人。據學者們的考證,史詩的形成在公元前3、4世紀。但最后的定本卻在公元后2、3世紀才出現。在這幾百年中經過增補,主要是增補了現在的開頭的一篇《童年篇》和結尾的一篇《后篇》,但這還不是一致的看法。《羅摩衍那》共分7篇,即《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斗篇》和《后篇》。全詩共24,000頌,一頌即一個“輸洛迦”、相當漢語4句。本世紀精校出來的本子共1萬9千多頌。史詩的核心故事是阿逾陀的國君十車王無子,他舉行馬祭求子。天上的毗濕奴大神為了翦除人間的妖邪下凡投生。于是十車王的3個王后生了4個兒子。大王后生了羅摩,小王后生了婆羅多,另一王后生了雙生子羅什曼那和設睹盧祇那。羅摩長大后娶了另一國王的公主悉多為妻。當十車王準備把王位傳給羅摩時,小王后向老王提出兩個要求,一是放逐羅摩14年,一是由她生的兒子婆羅多繼承王位。由于老王過去許下過要滿足她的兩個要求的諾言,無法加以拒絕。結果,羅摩被放逐森林,他的妻子悉多和弟弟羅什曼那隨行。婆羅多譴責生母的行為,不肯為王,他去森林想迎回羅摩,未成,迎回了羅摩的一雙鞋子。把他鞋子置于王座上,自己代為攝政。羅摩一行在森林時,悉多被十首妖王羅波那劫持到楞伽島。十首王想威逼悉多與他成親,被嚴詞拒絕。羅摩兄弟尋找悉多來到猴子國,助猴王須羯哩婆殺死其兄,換來須羯哩婆幫助他們尋找悉多。猴王的大臣哈奴曼越過大海,打聽到了悉多的下落。羅摩率眾猴筑橋過海討伐十首王,殺死了十首王一伙,救回悉多。羅摩回到京城即位。后來他受流言之惑,懷疑悉多不貞,遺棄已懷孕的悉多于森林。她在蟻垤仙人的凈修林里生了兩個孩子。當她仍必須在羅摩面前拿出貞潔的證據時,她呼喚大地母親,大地裂開,地母把她接走了。最后羅摩回到天上復位?!读_摩衍那》流傳到現在的一兩千年里,數不勝數的詩人、作家用各種語言加工、改編或再創作了羅摩故事的作品,所以《羅摩衍那》對后世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上一篇:繆斯
下一篇:羅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