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回程?長亭更短亭[1]。
【賞析】
這是首望遠懷人之詞。
起句寫景以襯情:平原上廣袤的樹林上空籠罩著暮靄,輕飄迷蒙,如煙如紗;連綿起伏的山脈猶如一條絲帶,呈現出碧綠的顏色。寫林,詞人狀之以“漠漠”,已有蒼茫蕭瑟之感;寫山,詞人狀之以“傷心”,悲痛之情見諸筆端。暮山自綠,何言傷心?“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原來以上景色均為愁人眼中所見,因此讓無情的山水也蒙上了愁慘的色彩。白居易《長恨歌》中有“行宮見月傷心色”,與此同一道理。
下闋由樓上轉到樓下,寫佇立在玉階所見及主人公內心憂愁的原因。主人公孤單一人久久佇立在玉階之上,眺望著暮色中急急飛回巢中去的鳥兒,以宿鳥歸林反襯遠行之人未歸,構成富于聯想的意象,主人公久立遠望的原因令人一目了然。“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寫主人公佇立玉階之際的內心活動,她那綿長的情思早已飛往那漫長的歸途,“更”字道出了她因山重水隔、路途遙遠而生的嘆息。
此詞婉轉寫來,由景及人,虛實結合,層次漸進,脈絡井然;且用字極工,如“暝色入高樓”的“入”字,把日暮時分,時光慢慢推移、暝色冉冉而至的情景表現得非常準確、生動。再如“宿鳥歸飛急”的“急”字,既寫出了鳥飛之疾,又道出了女子盼歸的急切之心。
盛唐時期,詞剛剛興起。此詞詞風之玲瓏圓熟,音律之和諧圓滿,藝術成就之高,堪為后世楷模。宋人黃升說:“《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
【注釋】
[1] 長亭、短亭:古代設在路邊的亭舍,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
上一篇:《顧夐·荷葉杯·婉約詞》賞析
下一篇:《牛嶠·菩薩蠻·婉約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