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
壽陽樓八公山作[1]
葉夢得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2],芝蘭秀發,戈戟云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眄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漫云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東山老[3],可堪歲晚,獨聽桓箏[4]。
【賞析】
這首詞約作于紹興三年(1133年)前后,時葉夢得因主戰而受到主和派的排擠,出任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并壽春等六州宣撫使,登臨八公山,面對淝水之戰故址,緬懷東晉謝安功績,懷古抒志,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慷慨蒼涼,聲情激烈。
上闋懷古,描寫八公山地形,追述淝水之戰。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百萬大軍大舉南侵,東晉謝安派謝石、謝玄率八萬精兵迎敵,在八公山大敗秦軍,挽救了東晉的半壁江山。淝水之戰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戈戟云橫”勾畫出了謝氏子弟少年英武的形象以及東晉軍隊的威武雄姿。“沸浪駭奔鯨”形容前秦軍轟然崩潰,如洪匯鯨奔。下闋由古思今,用筆曲折深妙,逸出常境。八公山下,斷崖荒草,云濤吞吐,歷史上的英豪一去不返,再也無處尋覓了。既表達了對英雄的仰慕,又婉轉地表示了對主和派的不滿。接著又正話反說,以否定謝氏叔侄、否定自己,來訴說心中強烈的憤懣之情。結拍三句,以謝安自況,寫出了詞人空懷抱負,卻受到猜忌,不被重用的痛苦境遇。
【注釋】
[1] 壽陽:今安徽壽縣。八公山:在壽縣北。淝水之戰,東晉謝石、謝玄在此大敗前秦苻堅。
[2] 烏衣年少:指東晉貴族王、謝兩家子弟。烏衣:指烏衣巷,在江蘇南京,王、謝舊居地。
[3] 東山老:指謝安,因其曾隱居東山,故稱。
[4] 桓箏:典出《晉書·桓伊傳》:謝安晚年遭孝武帝忌,桓伊撫箏而歌《怨歌》為之鳴不平。
上一篇:《柳永·傳花枝·豪放詞》賞析
下一篇:《周邦彥·六丑·婉約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