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風乎舞雩
【出典】 《論語·先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通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釋義】 孔子要幾個學生談談各自的志愿,曾點(即曾晳)說,他喜歡在暮春時節,穿上春裝,約幾個同伴到沂水邊去洗澡,到舞雩臺上吹風,一路唱歌而回。他的心志,超然恬淡,不同于其他同學愿意治國或作司儀的志愿。受到孔子的贊賞。宋詞中常用此事表現恬淡情懷。
【例句】 ①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苧羅輕,酣詠樂升平。(蘇軾《望江南·暮春》295)這里化用本典切合暮春,抒寫恬淡安適的情懷。②春服就,舞雩歸,四方爭頌育莪詩。(晁端禮《鷓鴣天》[壁水溶溶漾碧漪]437)這里用活用本典表現教學之樂。③舞雩初試春衣,聽詠歌、童子五六。(王庭珪《柳梢青·和張元暉清明》820)這里用本典敘寫清明郊游。④童子舞雩渾悵望,吾人提筆誰飄逸。(洪邁《滿江紅·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韻》1488)這里用本典感嘆自己在暮春時節沒有追求到曾晳所說的那種高雅閑適的生活情趣。⑤誰識稼軒心事,似風乎舞雩之下。(辛棄疾《水龍吟·用瓢泉韻戲陳仁和兼簡諸葛元亮,且督和詞》1931)這里以曾點自況,自謂同友人不一樣,沒有理國大志,只愿享受超然世外之樂。有戲謔意味。⑥盤谷漁樵,舞雩風詠,渴心常望云霓。(陳德武《望海潮》[祖觴東館]3435)這里用本典表現閑適情趣。
上一篇:宋詞典故《青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飛燕》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