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 子 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夭夭:嫩綠,茂盛的樣子。之:這,這個。子:女子。于歸:出嫁。蕡:通“斑”,指桃子成熟白里透紅的樣子。蓁蓁:枝葉茂盛的樣子。
入選理由:
清代研究《詩經》的著名學者姚際恒在《詩經通論》中說這首詩是“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因語音的關系變成“逃之夭夭”的成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灼灼”是描寫桃花鮮艷的經典名句。
詩詞賞析 這首詩的音節整齊,韻律很美,就是今天讀都完全押韻,沒有古音的阻隔。這首詩結構簡單,內容單一,就是寫新嫁娘出嫁,三章一個意思。但是,別人卻說它是寫美女的經典。細細品味,的確如此。開頭的兩句就讓你感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迎面而來,嫩桃枝和紅艷的桃花暗含了比喻的意義,象征了女子的青春活力,更如她美麗的臉龐,所以說它是在“詠美人”。還有一個重點是本詩的主題思想,千萬不能將那三個“宜”字輕輕放過,它們含有深刻的道德判斷。女子嫁到男家,是給其家庭、家人帶來“宜”的,這就是和睦、幸福。和睦、幸福還有具體的內涵,因此隱藏在“美”的表層之下的道德觀念才是本詩的主題。關于這一點,《詩經》中的很多篇章都有表達,比如《螽斯》《椒聊》等就用比喻暗示,希望婦女多生孩子,生的孩子有蝗蟲(螽斯)卵那樣多該多好啊!生的孩子像花椒結子一樣多該多好啊!尤其是《芣苢》一詩三章,句子完全使用反復修辭,全詩只換了幾個字,意思只說采摘芣苢(車前草),但有人就讀出了在風和日麗中三三兩兩婦女采摘的喜悅來(參看方玉潤《詩經原始》),為什么?原來《毛傳》中有注解,謂車前草可以治婦女不孕,藏在其背后的還是希望多生孩子、多子多福的文化背景。
上一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李 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