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頭馬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白樸,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恒,字仁甫。隩州(今山西陽曲附近)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作雜劇16種,現(xiàn)存《裴少俊墻頭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裴少俊墻頭馬上》,簡稱《墻頭馬上》,是白樸的重要作品,和關(guān)漢卿《拜月亭》、王實甫《西廂記》、鄭光祖《倩女離魂》可并稱元雜劇四大愛情劇。故事源于白居易新樂府《井底引銀瓶》。宋金雜劇、院本有《裴少俊伊州》和《墻頭馬》,諸宮調(diào)有《井底引銀瓶》,均佚。《墻頭馬上》的情節(jié)是:裴尚書之子裴少俊休妻而留下女。千金回家后父母亡故。少俊騎馬路過總管李世杰花園,和李女李千金隔墻以詩贈答,遂相愛慕而私奔,居裴家后花園7年,并生一子一女。后被裴尚書發(fā)現(xiàn),強(qiáng)令少俊中進(jìn)士后,去接她回來,她堅決不回。裴尚書夫妻去懇求,她仍不允。最后由于兩個孩子的哭聲打動了她,她才與少俊團(tuán)圓。劇中塑造了大膽追求愛情的少女李千金的形象。她有別于其他雜劇中的大家閨秀:率真、潑辣,敢于蔑視封建禮教而私奔,還敢于為自己的行為辯護(hù),沒有閨閣女子的猶豫和軟弱,而具有民間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征。清代梁廷柟批評她出語“淺露”、“無狀”,然而這正是這一人物可愛的地方。全劇富于喜劇性,通過戲劇沖突展示人物性格,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劇本唱詞優(yōu)美,刻畫人物細(xì)膩動人。
《墻頭馬上》借《元曲選》得以保存,有萬歷博古堂刊本等。
上一篇:《基度山伯爵》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夏完淳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