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 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張丞相:張九齡,此時已由丞相貶為荊州長史。太清:天空。云夢澤:古代的兩個大澤的合稱,即云澤和夢澤。云澤在長江北面,夢澤在南面。后來漸漸淤塞而成陸地,其南界鄰近洞庭湖。端居:閑居無事。恥圣明:有愧于好時代。垂釣者:這里比喻已經做官的人。
入選理由: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是古詩文中描寫洞庭湖最有名的句子之一。
詩詞賞析 這是孟浩然晚年的作品,是蘊涵很深的借題發揮的作品。可一分為二地來解詩,即前四句為一部分,后四句為另一部分。前四句寫洞庭湖的氣勢,寫它闊大的胸襟,可以吞天,可以動地,天地因它而激蕩。詩人的虛擬感覺很好,當八月水面平靜如鏡的時候,清清的水影正似天空涵蓋其中,此是一靜。一動是水波動蕩,岳陽城都在搖晃;水汽蒸騰和云夢大澤連成一片,茫然不分。這幾句歷來受人稱道,可與媲美的只有杜甫的《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其實杜甫詩句的來歷也有孟詩的啟發。后來劉長卿也想在此展現才力,寫出了洞庭湖“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的句子,但仍沒有脫離孟詩的影響。此后詩人多擱筆不敢再寫了。
但是,這樣贊美洞庭湖難道只是寫景嗎?作者是襄陽人,離洞庭湖還遠,為什么他不寫一點襄陽的景物來獻給張丞相呢?這就要分析其用意了。寫洞庭湖可以展現才氣,寫洞庭湖可以以此比張丞相的胸襟和功業。張丞相是盛唐時期的名相,為人襟懷坦白、正直敢言人所共知,只因受排擠而屈居荊州。詩人用比的手法事實上也是由衷地贊美,并不是曲筆掩飾或虛夸。當然,聯系后四句的內容,可以看出詩人想得到張丞相的幫助,因此贊美也是有原因的。后四句雖然也用比喻見意,但很顯露,概括說就是自己想做官,很希望為時代貢獻一點力量。“欲濟”一句最直露。“端居”一句反倒有點虛偽。和前四句比,后四句因摻雜了世俗的心意愈加顯得渺小,被前面描寫的洞庭湖反襯得更加可憐。從風格上講,前壯而后弱,截然不同。
上一篇:《溫庭筠·望江南(二首)》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王 磐·朝天子詠喇叭》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