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氏聞見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封氏聞見記》,唐封演撰。封演是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德宗時官至御史中丞。本書卷首題銜“唐朝散大夫檢校尚書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封演”,可見其書即成于德宗之時。今本分為10卷,部分篇目已有殘闕。
此書內容以考辯為主,前6卷記敘掌故、考證名物;7至8卷多論古跡,附以雜論;末2卷則專述唐代士大夫的逸聞軼事,分為36類,各標小題,如剛正、忠鯁、誠節、推讓、奇政等,略似《世說新語》之標目。其中以考證的部分最有價值,如《新唐書·藝文志》著錄顏真卿《韻海鏡源》360卷,但此書早已失傳,其面目不得而知,而《封氏聞見記》第2卷“聲韻”條就詳細記述了其書內容和體例,可知《韻海鏡源》是一部分韻收詞的字書,先列單字的篆文,下附隸書和別體,引諸家字書來作解釋,然后摘取兩字以上的詞語,按末字編韻。可知宋人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和清人編的《佩文韻府》所用的“事系于字,字統于韻”的作法,都是模仿《韻海鏡源》;明人編《永樂大典》,于單字下并列篆隸各體,似出新裁,實際上也是《韻海鏡源》早已有之的。此外,如書中論金雞之用于大赦,墓前所立石人、石獸的來歷,露布為不加封檢而公之于眾的捷書,拔河古謂之牽鉤等等,全都源源本本,敘述詳明,對考證古代制度、名物乃至民間風俗很有用處。因此后人對此書評價甚高,謂之“語必征實”(《四庫提要》)。在唐人筆記中,《封氏聞見記》的考據確實是別具一格的,價值比只記見聞的筆記雜著更勝一籌。
此書今有趙貞信的《封氏聞見記校注》本,1958年中華書局出版。
上一篇:《寺塔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帶經堂詩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