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701-762),字太白,出生于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25歲時離開蜀地,“辭親遠游”。天寶初年受詔到長安,為供奉翰林,不久就被排擠出京,繼續其漫游寫作的生活。“安史之亂”時曾為永王李璘的幕僚,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但在中途遇赦返回。幾年后卒于當涂(今安徽境內)。他的作品天風海雨,奔放雄奇,風格獨特,對后世影響很大。今存詩900多首。平羌江:即青衣江,在樂山與岷江合流。清溪:即四川犍為境內的清溪驛。三峽:長江三峽。渝州:今重慶一帶。
入選理由:
月亮是朋友,表現了李白獨特的情懷,最難離別的竟然是“她”。這是詩人青年時代的作品,一出手就不同凡響。
詩詞賞析 李白在蜀中生活了20年,這是決定出峽遠游時寫的,很可能就是作于行程途中。離別親人固然讓人留戀,離別故土,特別是深愛著的山水,也是讓人難舍難分的。李白從早年開始就愛月亮,寫這首詩就是表達了他留戀故鄉山水、故鄉的月亮的情感。李白寫過不少將月亮人格化的作品,這一首也如此。標題是“峨眉山月”,峨眉山的月亮因山秀美而可人。峨眉山洗象池的月景就是一大名勝,嫻靜秀美,至今吸引游人。詩人所思之“君”是誰?正是峨眉山的月亮,峨眉山月,如一個含情脈脈的女子,將要告別了,什么時候再相見呢?多美妙的想象!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詩人早期之作已是思入風云,不同凡響了。這首詩還有一個預示李白詩歌創作不同凡響的特點,那就是一首小絕句竟連用了五個地名,一般說這是寫詩忌諱的。本篇卻沒有滯礙堆砌之感,反倒有如順水行船般的流暢,不得不讓人佩服詩人駕馭語言的能力。
上一篇:《杜 牧·山行》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