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山東歷城(今濟南)人。最后官至禮部尚書,以直言敢諫著稱。在陜西地方官任上政績顯著。散曲集有《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阿房:阿房宮,秦時修建,后被項羽燒毀。
入選理由:
以深刻的思想性打動讀者的元曲精品。
詩詞賞析 驪山在今陜西西安市東,有眾多的人文歷史遺跡。古代很多詩人到此地而遙想千古,留下了不少詠史懷古的作品。作者就有系列的懷古散曲。
此曲以宏偉的“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的阿房宮的興亡為切入點,既切合驪山登臨所見,又有極強的概括力,讓歷史上無數帝王貴族窮奢極欲之后的滅亡都作了它的背景,因為阿房宮真是太宏偉,太奢侈了,而宏偉、奢侈的背后正是揮霍的民脂民膏。這就是選材的典型,這就是凸顯的主題思想。
這首曲表現手法其實比較簡單,就是使用鮮明對比,抓住兩對反義詞著筆:奢侈和蕭疏,贏和輸。無論怎樣,一切都變成了塵土。這首曲語言通俗樸素,但情感力度卻極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正應了寫詩“造平淡難”的理論。
上一篇:《林 逋·山園小梅》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王 維·山居秋暝》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