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墮淚碑
典源出處 《太平御覽》卷五八九引《荊州圖記》曰:“羊叔子與鄒潤甫嘗登峴 (xian) 山,泣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登此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念此使人悲傷。’潤甫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聞令望,當與此山俱傳。若潤甫輩,乃當如公語耳。’后參佐為立碑著故望處,百姓每行,望碑莫不悲感,杜預名為‘墮淚碑’。”《晉書·羊祜傳》亦載。
釋義用法 晉羊祜 (字叔子) 鎮(zhèn)守襄陽,仁政愛民,百姓擁戴,生前曾登峴山,感嘆人世短暫。死后百姓在峴山上為其建廟立碑,人行經(jīng)此處,望其碑皆悲傷哭泣,稱為“墮淚碑”。后以此典稱揚懷念亡故官員的政績; 或感慨人生短暫,世事滄桑。
用典形式
【淚碑】 唐·羅隱:“今日斯文向誰說? 淚碑棠樹兩成空!”
【遺碑】 清·商景蘭:“折檻生前事,遺碑死后名。”
【羊公淚】 清·黃景仁:“且可聽吹子晉笙,不須更灑羊公淚。”
【羊公碑】 唐·孟浩然:“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明·高啟:“漢南既老司馬樹,峴首已仆羊公碑。”
【峴山淚】 唐·杜甫:“已墮峴山淚,因題零雨詩。”
【峴山碑】 唐·溫庭筠:“記得襄陽耆舊語,不堪風景峴山碑。”唐·李涉:“歇馬獨來尋故事,逢人唯說峴山碑。”
【峴亭碑】 唐·白居易:“心搖漢皋佩,淚墮峴亭碑。”
【峴首淚】 宋·曾鞏:“甘棠詩之懷,峴首淚嘗墮。”
【峴首悲】 清·黃景仁:“滄桑不爛西山石,陵谷如含峴首悲。”
【峴首碑】 唐·李商隱:“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唐·羅隱:“曾陪公子醉西園,峴首碑前事懶言。”
【墮淚碑】 唐·李白:“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明·陳子龍:“自傷舊約慚嬰杵,未敢題君墮淚碑。”
【墮淚碣】 唐·陳子昂:“猶悲墮淚碣,尚想臥龍圖。”
【悲峴首】 宋·蘇軾:“刳心先擬謝聲名,不作羊鄒悲峴首。”
【登峴首】 唐·劉禹錫:“幾時登峴首,懷舊揖三公。”
【羊公遺碣】 宋·陳與義:“陸子遺蹤余馬頂,羊公遺碣見龜頭。”
【峴山墮淚】 清·王攄:“剔蘚讀殘碑,峴山同墮淚。”
【峴首風煙】 唐·劉禹錫:“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峴首尋碑】 宋·蘇轍:“峴首重尋碑墮淚,習池還指客橫鞭。”
【叔子殘碑】 宋·劉擬:“叔子殘碑,臥龍陳跡,遺恨斜陽里。”
【淚干羊祜】 清·黃景仁:“淚已干羊祜,情當死伯輿。”
【殘碑墮淚】 清·王士禛:“殘碑墮淚回文錦,一種銷沉可奈何。”
【看碑淚流】 唐·賈島:“若更登高峴,看碑定淚流。”
【墮淚羊公】 宋·蘇軾:“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墮淚峴山】 唐·李白:“空思羊叔子,墮淚峴山頭。”
【碑同峴首】 宋·黃庭堅:“碑同峴首千年石,詩到夔州十絕歌。”
【碑殘墮淚】 唐·羊士諤:“碑殘猶墮淚,城古自啼鴉。”
【碑留峴首】 宋·張元干:“淚盡西州路,碑留峴首名。”
【名與峴山留】 唐·李德裕:“不如羊叔子,名與峴山留。”
【羊公一片石】 唐·李白:“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
【羊公顧峴首】 清·王夫之:“羊公顧峴首,陵谷亦已疑。”
上一篇:詩詞典故《堊鼻運斤》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大兒小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