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合浦葉,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南冠獨不歸。
去云目徒送,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春草屢芳菲。
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
此詩當作于陳初。江總本仕梁,遇侯景之亂流寓廣州近二十年,陳文帝天嘉四年方被征還建康。詩題“長安使”,指陳朝使臣。裴尚書,名不詳,或謂裴忌,檢核史傳,裴忌官尚書晚于此時,恐誤。此詩寫作大致情況是:在廣州遇到使臣,送別時寫了這首詩,托他帶給裴尚書。
前四句借用傳說、故實表達思歸之情?!皞髀労掀秩~,遠向洛陽飛?!边@個傳聞是這樣的:合浦有一株杉樹,葉子落了隨風飄到洛陽(見劉欣期《交州記》)。合浦在廣東、廣西交界的濱海地區,離作者滯留的廣州不遠,合浦杉葉飛向洛陽,正好用來表示自己想回到首都建康(洛陽亦曾是都城)?!氨憋L尚嘶馬,南冠獨不歸?!北憋L嘶馬襲用《古詩》“胡馬依北風”之意,馬多產于北方,一遇北風就發出嘶鳴,以表示依戀。“南冠”本指楚國囚徒(典出《左傳》),這里借指自己羈留在外。這兩句說,馬尚且懷戀故土,而作為一個人的我卻獨獨不能回去。這四句反復用比方、對比陳述自己的心情,顯得很哀切。中二句寫與使臣分別?!叭ピ啤庇魇钩?,古詩多用“浮云翔”、“浮云馳”(《蘇李詩》)喻友人遠去,此言“去云目徒送”含有心想追攀而不可及之意?!半x琴手自揮”,是說為使臣彈奏送別的曲子?!笆肿該]”與“目徒送”對應,含有“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古詩》)的意味。后四句又是向裴尚書陳情。“秋蓬失處所,春草屢芳菲?!迸畈葜燎?,莖枯根斷,就隨風飄飛,借以比喻自己,說自己就像蓬草一樣流離失所。春草最易觸發離情,“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這里用一個“屢”字顯出了淹留年年、不堪忍受的心情。“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薄瓣P山月”本樂府詩題目,此題多寫邊塞征人望月懷鄉的情事,如作者同時的詩人陸瓊就寫道:“邊城與明月,俱在關山頭?!l園誰共此,愁人屢益愁?!睆V州在當時也是邊城,故作者借以表達情感?!帮L塵”指旅中的艱辛,“風塵客子衣”像是電影鏡頭,現出衣上斑斑灰漬,形象鮮明,動人哀感。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閣序》這句話也許可以概括本詩題旨。作者反復陳情,就是要引動裴尚書哀憐之心。此詩前四句取譬引類,以無情物襯托有情人,后四句直寫目前處境的可憫,繪形繪色,詞苦聲悲,這樣寫或許能實現其寫作意圖。在結構上中間二句是穿插,既照應了“遇長安使”的題面,又起了過渡作用,顯得頗精巧。
上一篇:《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孫萬壽》原文|賞析
下一篇:《飲馬長城窟行·漢樂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