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宰磻溪心,非關狎竹林。鷲岳青松繞,雞峰白日沉。天迥浮云細,山空明月深。摧殘枯樹影,零落古藤陰。霜村夜烏去,風路寒猿吟。自悲堪出俗,詎是欲抽簪。
攝山是古城金陵的風景勝地。因其盛產甘草野參,可以攝生,故古稱攝山。南朝時建棲霞寺,山亦稱棲霞山。這首詩為陳叔寶同尚書仆射江總同游山寺所作。
詩人與江總同游山寺,故開頭兩句“時宰磻溪心,非關狎竹林”即從江總寫起。“時宰”,當時的執政者。《晉書》云:“并階時宰,無墮家風。”此則指稱江總,因其為尚書仆射,居宰輔之位。“磻溪心”,指太公望入仕周文王的感遇之心。因其垂釣于渭水支流磻溪時與文王相遇,故謂之“磻溪心”。“狎竹林”,用正始詩人“竹林七賢”故事。阮籍、嵇康等因不滿司馬氏黑暗統治,隱遁避世,相與游于竹林之下。這兩句連用兩典,借太公望入仕周文王、竹林七賢游居竹林故事,稱贊江總輔佐自己有呂尚的磻溪之心,此次同游棲霞山寺便不同于嵇阮的狎游于竹林之下。
接下去,展開游覽山寺所見景物之美。“鷲岳青松繞,雞峰白日沉”兩句寫日暮山景。“鷲岳”,即中印度的靈鷲山,傳為佛說法之地。后以泛指佛地之山,此指棲霞寺所在的攝山。“雞峰”,即攝山中峰鳳翔峰,以其翹若雞首,故亦稱“雞峰”。當夕陽西下之時,攝山這座佛地靈山顯得格外幽美,蒼翠的青松環繞著群峰,太陽在中峰雞峰上空漸漸地沉沒下去。此刻,“天迥浮云細,山空明月深”,高遠的蒼穹中云細如縷,一輪明月冉冉地升起了,清光悠悠,映著寂靜的峰巒,在空曠的山谷襯托下顯得更加幽深遙遠了。回看山中月下樹影,只見“摧殘枯樹影,零落古藤陰。”已經是深秋季節了,古藤葉子已經凋零殆盡,被摧殘的枯樹枝條更少了,映在地上的陰影,也是稀疏的、殘斷的,給人一種凄涼殘破的感覺。以上六句,依時間順序寫游山所見,松繞鷲岳,日沉雞峰,天遠云細,山空月深,幽寂深邃,空曠高遠,具有一種清幽的美。
夜色漸深,詩人同江總在月光下踏上歸路,因而趁勢以“霜村夜烏生,風路寒猿吟”寫途中景色。在寒霜遍地的山村中,只見夜烏驚起遠飛而去,山路涼風陣陣,送來寒猿夜吟之聲。這幽冷凄絕的景色,在詩人心中喚起的同是清遠高曠、超然出俗的情感。而這種情感也是江總素來就有的,他曾寫過多首游攝山棲霞寺詩,流露出心抱冰雪,抗志塵物,豁悟三空的想法。故而最后兩句針對江總的出俗之情說:“自悲堪出俗,詎是欲抽簪。”這兩句與首二句遙相呼應,說江總只是自嘆有超塵出俗之質,堪為山中高土,但并非要“抽簪”辭官,離自己而去。事實上,江總雖有隱逸之想,卻不是真要棄仕歸隱。他曾在游攝山詩中說過:“勿言無大隱,歸來即朝市”,做一個身在魏闕的大隱,才是他的真實思想。
這首詩,首尾以贊語寫人,中間以情語寫景,布置得體,情感真實,描寫形象,不失為一首好詩。
上一篇:《同柳吳興何山集送劉余杭·吳均》原文|賞析
下一篇:《同沈右率諸公賦鼓吹曲二首(選一)王融》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