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溝綠草蔓,扶楥雜華舒。
輕煙澹柳色,重霞映日余。
遙遙長路遠,寂寂行人疏。
我心懷碩德,思欲命輕車。
高門盛游侶,誰肯進畋漁。
范云是南朝著名詩人,歷仕宋、齊、梁三朝。齊初,曾任竟陵王蕭子良主簿,是“竟陵八友”之一。何遜少年,英才杰出,深為范云愛重。史稱:“遜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好。自是每一文一詠,云輒嗟賞。”(《梁書·何遜傳》)此詩寫于何遜“州舉秀才”之后,其時范云任廣州刺史。這位青年秀才投詩范云,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深表仰慕之情,并希望能在仕途上得到他的援助。全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
前四句描寫黃昏眺望所見春野景致:萋萋春草,緣著溝陂蔓延,碧綠如茵;朵朵野花,依傍竹籬開放,雜采繽紛。遠處暮靄漸起,輕煙澹淡,籠罩垂柳;西天晚霞成綺,云霞與夕照相輝映。這兩聯寫景,屬對工致自然,筆觸秀麗如畫,語句頗見錘煉精心。前一聯“緣溝綠草蔓,扶楥雜華舒”,花草雖是江南春天極普通常見之物,詩人卻從中體寫出自己的感受。這里用“蔓”、“舒”兩個動詞來描繪青草的綿延與野花的開放,既顯示出春天生發之勢,又自有一種自然舒展之姿。用“綠”、“雜”對舉來狀寫草與花,這在謝朓詩中也有過,如《王孫游》“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雜”字本有一種動意,用在這里給人以錯雜成采之感,相對的形容詞“綠”亦使人產生類似的動態感,似乎緣溝的野草乃春風染綠,洋溢著一派生機。下聯的“輕煙澹柳色”更是篇中佳句。“澹”字溝通諸自然物之間關系,把輕煙、垂柳以及夕陽投射在柳樹上的一抹余暉聯系起來,顯現出煙靄與柳色和諧融合時的那種微妙律動之美,給這幅美麗的春野夕照圖中平添了最富有詩意的一筆。
面對這幅優美而寧靜的夕景,詩人心中不禁撩起一股淡淡的愁緒。“遙遙長路遠,寂寂行人疏,”這兩句流露出寂寞惆悵的情懷。路遙人疏的寂寞,是詩人此時的覽物所感,又隱寓長路漫漫,吾誰與歸之慨,自然引出對范云的思念一意,為下文抒情作一轉筆。
后四句抒寫思念范云之情。先說自己對對方大德的景仰與懷戀,欲驅車徑投其門下。言“命輕車”,見向往之情的急切。忽又轉言欲行還止,原因是范氏德望太高,其門下勝友如云,恐怕無人會理會像自己這樣一個寒微的鄙野之人。“畋漁”,指種田、捕魚的人,這是詩人自謙的說法。這幾句十分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想攀范氏高門,又轉覺身卑名微,因有欲進不得,欲罷不能的復雜心情。這是何遜早年投贈范云之作,而且對范氏有所希冀,這樣寫來顯得婉轉切情,頗為得體。王夫之評之曰:“寄婉于促,如笙磬之音,雖非琴瑟,自是瑯然動人”(《古詩評選》)。
何遜詩以清新婉麗,造語精美見長,范云、沈約等名家早有很高評價。范曰:“頃觀文人,質則過儒,麗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今古,見之何生矣”(《梁書·何遜傳》)。本篇雖系何遜早期作品,亦很能體現其詩“天機自引,天懷獨流,狀景必幽,吐情能盡”(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的特色。故范云讀后即回贈《答何秀才》一首(本書中收錄,可參閱),極稱何遜年少才美,并寄予很高期望。
上一篇:《莫愁樂·西曲歌·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原文|賞析
下一篇:《落日悵望·謝脁》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