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風儛遙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間志,為君苑中禽。
宋明帝初年,諸王多叛,又都被明帝所消滅。蕭道成是平叛中的一員主將,東征西討,功勛卓著,但名位日隆,又頗受猜忌。泰始六年(470),蕭道成受命移鎮淮陰,“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但“明帝嫌帝(指蕭)非人臣相,而人間流言,帝當為天子,明帝愈以為疑”,于是派吳喜攜酒賜蕭道成飲,蕭“懼鴆,不敢飲,將出奔,喜告以誠,先飲之”,然后蕭再飲,“喜還,明帝意乃悅”(《南史》)。君臣之相猜疑,于此可見一斑。了解了這些背景,我們才能深入地理解這首詩。詩作于鎮淮陰時,《南史》:“齊高帝鎮淮陰……為宋明帝所疑,被征為黃門郎,深懷憂慮,見平澤有群鶴,仍命筆詠之。”
這是一首比體詩,通篇寫鶴,而作者之情志則因之而表露,深得含蓄不盡之致。比興是中國詩歌最古老的傳統?!段男牡颀垺吩疲骸坝^夫興之託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且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從作者見群鶴而生感慨來說,這是興。從作者以鶴的形象自比來說,這是比。故而能因小見大,婉而多諷。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迎著八面來風,展開碩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翱翔鳴叫的鶴?!鞍孙L”,謂八方之風;“九野”,猶言“九天”;“儛”,通“舞”。鶴的高飛戾天展現出作者的雄心抱負與宏才大略,也反映出他遠離朝廷羈束的自在心情。詩的后半描寫鶴因羽翮摧折而不能高翔云天,只能成為帝王園囿中的觀賞之物。這無疑是作者對一旦被召回后處境的想象。通過前后意象的鮮明對比,作者內心的苦悶不平獲得了生動的展現,詩意在轉折跌宕中有波瀾起伏之勢。這種託物言志的手法,確如劉勰所云“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本詩這種五言四句的小詩,在當時是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齊梁時代已稱作“絕句”,它是唐絕的濫觴。這種短詩要求尺幅千里、馀韻悠遠,故比興一體最為詩家著意。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五絕只二十字,最為難工,必語短意長而聲不促,方為佳唱?!眲⑽踺d《藝概》云:“以鳥鳴春,以蟲鳴秋,此造物之借端託寓也。絕句之小中見大似之。”本詩的托物寄興之妙,也完全符合上述詩家對五絕的要求。
上一篇:《美女篇·蕭綱》原文|賞析
下一篇:《聘齊經孟嘗君墓·陳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