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賦》簡介|介紹|概況
賦篇名。又分《西京賦》、《東京賦》兩篇。東漢張衡作。關于此賦寫作緣起,《后漢書·張衡傳》說:“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藝文類聚》卷六十一引《西京賦》有一小序說:昔班固作《兩都賦》,“張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關于此賦風格特點,晉夏侯湛《張平子碑》說:“《二京》、《南都》,所以贊美畿輦者與《雅》流,英英乎其有味歟。”(《隸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說:“張衡《二京》,迅拔以宏富。”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說:“《二京》之賦,覃思十年,《長楊》、《羽獵》,風猶可續。”此賦是一篇著名的京都大賦。雖是模擬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和班固的《兩都賦》,但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在內容上具有比較明顯的諷諭意義。其上篇假借憑虛公子之口,極力夸耀西京的種種豪華奢靡,下篇則假借安處先生之口稱頌東京天子,以圣賢之道折服憑虛公子。賦中一方面暴露了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表現了節制奢侈,關切民生的思想,特別是提出了“水所以載舟,亦可以覆舟”的道理,其規諷是切直的。其次是在藝術上也略有創新。賦中雖然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文辭富麗,體制宏大,創京都大賦“長篇之極軌”,但文筆富于變化,描寫事物形象生動,特別是在賦中縱橫議論,顯得宏博深巨而又氣勢貫通。此賦對后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上一篇:《買花》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云中君》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