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山左詩補鈔
地方詩總集。四卷。清張鵬展編纂。署名盧見曾之《國朝山左詩鈔》,實際是山東德州宋弼所編纂,但其取舍兩人有分歧。宋氏言:“往時鈔詩之役,仆實尸之,是非取舍,具有權衡。又昔人云:‘佳篇既多,則中駟亦逸;雅制未協,雖次乘必錄。’由斯以言,豈非彰闡之微義而愛憎所不能加、附和標榜所不能溷者哉! 前刻既成,殊乖本懷;而成事不說,固執無益。是以收其簡漏,益以新搜,凡得姓氏若干,詩篇若干,以為《續鈔》。其原選不當逸者及前僅摭錄而后睹全本者,錄為《補鈔》共若干卷,特藏之篋笥,以俟后賢。于鄉國前哲,庶可以告無罪;即于仆之初心,亦可以少安。非若昔人爭立門戶、伐異黨同者也。”(《國朝山左詩續鈔補鈔序》)《續鈔》四卷,共錄二百一十七人,由張鵬展編入《國朝山左詩續鈔》,并擴大為三十二卷。《補鈔》七卷由張氏“略為裁減,并作三卷”。“宋弼札記曾云:‘荔裳(宋琬)先生全集,征之不得,他日宜另補之為第一卷。’今從《安雅堂未刻詩》及《入蜀集》選登若干首為第一卷,以竟其志?!?見張氏序)可知所收作者皆為《國朝山左詩鈔》已收錄,此編只是補詩而已。其中補詩最多者為宋琬(六十一首)、其次為張謙宜(三十九首)、高鳳翰(三十四首)、金奇玉、蒲松齡(各十三首)。其馀一百一十馀人在十首以內。作者小傳、評論因已見于《國朝山左詩鈔》,故此編一律不贅。有清嘉慶間刻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天臺詩存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國朝詩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