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數行淚,不落十余年。
今日為君盡,并灑秋風前。
據《歷代吟譜》載:慧約字德素,有《哭范荀詩》云云。則此詩作者或作慧約。究竟屬誰,今已難考。慧約其人身世亦不詳。詩題中“臨”字,乃親臨哭奠之意。
陶弘景是我國著名的道家思想家,早年即潛心研究葛洪《神仙傳》,深得道家精髓。后又撰成《真誥》20卷,被目為道教經典。齊高帝永明十年(492),弘景時四十歲,上表辭官解職,隱居于句曲山(即茅山)養真修道,著述游賞。此詩系隱居后所作,以詩中“十余年”推之,當在梁武帝天監(503—515)年間,確切時間已不可知。
道家主張清凈無為,一死生,齊榮辱。其理想的最高修養境界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莊子》),即斬斷人間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摒棄于心。這是難乎其難的。“我有數行淚,不落十余年。”是修煉者身上矛盾的統一。一方面它矜夸自己修煉相當到家的道家本色,即已經十多年不動感情,不落眼淚,這在常人是很難做到的。另一方面它也坦率承認“有數行淚”,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并未爐火純青到太上忘情的地步。這兩句詩凸現了有真情實性的修道者的形象,很符合陶弘景的實際情形。
長時間的不哭泣,蘊積在心頭的淚水自然豐盈。上述兩句在全詩并非正意,只在蓄勢,跌出以下兩句,從巨大的時間反差中,表現感情的強烈與交情的深厚:“今日為君盡,并灑秋風前。”打個比方來說,一個人辛辛苦苦掙錢,積攢了十多年,卻在一天之內為朋友的需要而全部奉獻上,這該有多么不尋常的交情!詩人為“君”流盡眼淚,含意也正如此。此“君”具體指誰當然已無從得知,但能與詩人如此契心,必然是位不慕榮利,恬淡隱退的方外之士,是詩人志同道合的良友。愛之深才能慟之悲,從淚眼的背后我們看到了友情的真摯。這兩句詩既寫實,也帶有一定程度的夸張。“秋風前”不僅點明哭臨的節令,而且渲染了悲涼凄愴的氛圍,因為“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而為霜”,草木凋謝與哀悼亡人兩者融為一體。說它夸張,因為淚水畢竟不會一日而流盡。而且那“灑”字,表現了淚水的傾瀉噴涌而出,有很強的感染力,大有“淚飛頓作傾盆雨”的意境。
方東樹《昭昧詹言》說:“詩之為學,性情而已。”此詩的感人處,正在于性情的流露。唐人賈島有小詩《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題材雖然不同,但韻味相似,深得陶弘景此詩的衣缽。
上一篇:《和殷廷尉歲暮·王褒》原文|賞析
下一篇:《和諸葛覽從軍游獵·張正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