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刀》
【本書體例】
金庸著。不分回,3萬7千字。香港明河社出版。
滿清時代,俠士蕭義之父平生跟清廷勢不兩立,終于被清廷害死。他的七個結義兄弟歃血為盟,誓欲報仇,然終因寡不敵眾而一一被害。致使這場冤仇越結越深。為報此血海深仇,蕭義毅然決然地凈身而為太監,混入清宮,欲待機刺殺皇帝而為父叔報仇。但入宮十多年間均苦無機會。十六年前,聽得宮中兩名侍衛談起,皇帝得知世上有一對“鴛鴦寶刀”,得之者可以無敵于天下,這對寶刀分別在一位姓袁的與一位姓楊的英雄手中。于是皇帝將袁楊二人全家捕來,勒逼二人交出寶刀。兩位大英雄不屈而死,兩位夫人被送進天牢。蕭義為救義士夫人,混進天牢將二位夫人救出。倉皇奔逃之時,袁夫人的公子在途中失落。蕭義帶著袁楊二位夫人及楊夫人之女,隱居晉陽,蓄須改名偽裝成一家四口,安居樂業。蕭義因慕大明三寶太監鄭和之名,遂改名“蕭半和”。居然名聲大振,人稱“晉陽大俠蕭半和”。十六年來,一直平安無事。楊氏之女楊中慧易名蕭中慧亦長成亭亭少女。
不想這一年,失落很久的鴛鴦刀又重現江湖,為川陜總督劉于義所得,托陜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的總鏢頭,“鐵鞭鎮八方”周威信將此寶刀送到北京,呈獻給皇帝,邀功請賞。蕭半和得知此訊,一心要奪回寶刀,以慰袁楊二位英靈。于是借辦五十大壽之機,暗囑江湖友人幫他奪回寶刀,以了多年心愿。于是一場奪刀之戰不可避免。誰知保鏢的周威信卻是一位怪人。一路上出人意料地發生了許多滑稽事件。而清廷卻又派出大內高手卓天雄(周威信的師叔)前來接應。袁夫人之子袁冠南已長大成人,并學得一身武藝,前來奪刀;楊夫人之女楊中慧,也偷偷跑出家門行走江湖,聞鴛鴦刀之事,自然見諸心動。袁、楊二人無巧不巧,居然將寶刀奪回,但卓天雄則也發現“晉陽大俠蕭半和“原來正是”反賊蕭義”。于是護刀之失顯得并不重要,而是要一心抓到蕭義。蕭半和無奈,只得率親友循入中條山中,細說前因后果。袁冠南母子終于見面,而袁冠南與楊中慧也最終喜結良緣。蕭義拿掉胡須,恢復了其太監義士的本來面目。
這部小說本是一個十分悲壯的故事。從上述故事梗概中可以看出。但我們讀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其“味道”卻又完全不是這樣。
小說《鴛鴦刀》從其敘事語言、人物到其敘事情節,卻象是一幅幽默諧趣圖。如小說開頭劈頭蓋腦的第一句便是“四個勁裝結束的漢子并肩而立,攔在當路!”——這自然是攔路的強盜了,且這四人居然敢擋鏢師們的大隊人馬,想必一定是藝業驚人,胸有成竹之輩,誰知道自稱是“太岳四俠”的四位“真人”一旦“露相”之后,卻是四位地地道道沒走過江湖、也沒見過世面的“渾人”。武藝固是稀松平常,且智能亦是平常稀松。偏偏這四位渾人卻真的將押鏢前來、身攜寶刀的周威信給嚇住了。這周威信倒真是一位“老江湖”,但他一來是一切言行皆按“常言道”辦事,比如見到擋路的“太岳四俠”,便想到“常言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于是讓一批鏢師將此四人擋住,而作為總鏢頭的周威信自己則溜之大吉,二來這周威信攜帶非常之物“鴛鴦刀”,拼命克制自己的沖動、理智地控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露底,但正因為其過于緊張,因而不僅在睡夢中喊的是“鴛鴦刀”,且在危急關頭喊的也是“鴛鴦刀”。因此,他越想保守的秘密,偏偏卻是讓自己給泄露了。遇上“太岳四俠”原本不必為此如臨大敵,但他因為太緊張,且太相信所謂“常言道”這樣的死板教條,全然沒有隨機應變之能。真可謂“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再說這“太岳四俠”攔鏢不成,攔阻的第二批人則又是“拳不離手,罵不離口”的一對寶貝夫妻林玉龍與任飛燕。這兩人武藝頗高,尤其一套“夫妻刀法”使起來更是驚人,但這對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和了又吵、吵了又打成天是互相吵鬧打架。“太岳四俠”碰到的第三撥客人是袁冠南,他扮成一位自得其樂、口中吟詩、說癡不癡、說傻不傻的書呆子。這太岳四俠非但沒有向他搶到任何東西,相反卻倒被他“求”去了身上僅剩的幾兩碎銀,真可謂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這也罷了,偏偏第四撥過來的看似一位嬌柔少女,誰知卻是一位要打架求之不得乃至不準過問姓名就要“開打”的女“煞星”,她就是“晉陽大俠蕭半和”之女蕭中慧(其實應該叫楊中慧)。她一人將“太岳四俠”打得屁滾尿流,這且不說,有趣的是,這“太岳四俠”之所以要擋路打劫,其原因恰恰是為了搶劫一批禮物為前往蕭家向蕭半和祝壽,以作進見之物。……
由以上可見,整個小說幾乎變成了一整個兒的“渾人”世界。而既然有這么逗的“渾人”齊集一起,自然就會鬧出許許多多的令人捧腹的笑話。這樣,這篇小說也就從頭至尾,妙趣橫生了。自然,除了小說人物及其情節,小說的敘事語言也是極為輕松幽默的。如寫“太岳四俠”中心“流星趕月花劍影”的相貌道:“第三個中等身材,白凈面皮,若不是一幅牙齒凸出了八分,一個鼻子低陷了半寸,倒算得上是一位相貌英俊的人物。”又如寫周威信的心理道:“他當然極想見識見識寶刀的模樣,倘若僥幸得知了刀中秘密,‘鐵鞭鎮八方’變成了‘鐵鞭蓋天下,,自然更妙不可言。但總督大人的封印誰敢拆破?周大鏢頭想來想去,自己總數也不過一個腦袋而已?!薄绱说鹊龋≌f語言的幽默諧趣,可見一斑。
除小說語言、人物,情節的幽默諧趣之外,小說的情節結構也極具特點。小說本是敘述鴛鴦刀的故事,但卻從“太岳四俠”這樣幾位與鴛鴦刀毫無相干的人寫起。他們固然想攔路打劫,那也是搶到什么算什么,并沒有想到要搶鴛鴦刀的,甚至連林玉龍、任飛燕夫婦及蕭中慧等人一開始也并不知道鴛鴦刀就在周威信身上。小說象是一座“迷宮”,決不只是有“趣”而已。真正與此鴛鴦刀有關,而且是奪取鴛鴦刀的人蕭半和及袁、楊二位夫人,直至小說的結尾處才出現,而此刀中所謂的“得之者無敵于天下”的“秘密”,卻原來只不過是這兩柄刀的力柄上各刻了兩個字,一曰“仁者”,一曰“無敵”,合起來乃是“仁者無敵”——而這就是此鴛鴦刀中所藏的得之者無敵于天下的大秘密!——而這樣一個“秘密”始終“懸念”在書中,直到小說的最后這才解開,這就不僅是小說結構的精巧嚴謹之處,而且還包含著深深的哲理。三笑之后,頗令人三思。
上一篇:《鳴鏑風云錄》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鶴驚昆侖》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