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魔女傳》
【本書體例】
梁羽生著。32回,48萬字。香港偉青書店版。
明萬歷四十三年涼秋,云貴總督卓仲廉卸任返歸故鄉陜北,途經川陜邊境時被劫富濟貧的綠林大盜“玉羅剎”練霓裳劫去大部分財產。隨行護送的武當弟子耿紹南,因傲慢不遜而被削去左手兩指,以示薄懲,練霓裳自此與武當派結怨。此后不久,卓仲廉之子,戶部侍郎卓繼賢被人誣陷下獄致死,卓仲廉之孫,武當紫陽道長首徒卓一航攜父靈自京回鄉。路經華山,卓一航結識了一位美貌出眾、武藝超群的少女,兩人一見鐘情,少女即大名鼎鼎的玉羅剎。二人聯手打敗圍攻練霓裳的宮廷衛士。旋又結識了武林高手岳鳴珂,好勝的練霓裳與其比劍,方知原是同門,各自的師傅凌慕華、霍天都本是一對賭氣分手的恩愛夫妻。卓、岳二人從凌慕華遺書中得知練霓裳自出生后,母死父棄,母狼乳大,三四歲時才為其師收養,個性強悍而單純。卓一航歸家后不久被人陷害而坐牢,練霓裳聞訊趕來相救。劫獄時練霓裳遭遇江湖大俠鐵飛龍,誤斗一場后認其為義父。武當掌門紫陽道長逝世,遺命卓一航繼任,卓一航推托要守喪申冤,緩任三年。葬師后,卓一航與師叔白石道人一同北上申冤,遇岳鳴珂于河南嵩山。
岳鳴珂應遼東經略使熊廷弼之召自陜赴京,途中與黑道高手“陰風毒砂掌”金獨異遭遇,一場惡斗,岳中毒受傷。幸得鐵飛龍之女鐵珊瑚背他到少林寺救治,于是兩人滋生柔情,同赴北京。到京后得知光宗朱常洛因病輕信騙子,誤食“紅丸”而駕崩。熹宗朱由校即位,太監魏忠賢和由校乳母客氏挾天子以令諸侯。熊廷弼被矯旨捉拿,鐵珊瑚被東廠衛士劫去,幸得練霓裳、岳鳴珂、鐵飛龍等拼命救助后脫險。金獨異在嵩山被岳鳴珂打傷后,回家騙得妻子紅花鬼母出山為他復仇,約練霓裳、鐵飛龍于北京西山,惡斗一場,大敗而回,金獨異也再次重傷。熊廷弼辭官與岳鳴珂、卓一航及其師叔白石道人等離京回湖北,練霓裳、鐵飛龍隨后趕來在嵩山相遇。白石道人及師弟阻止練霓裳與卓一航會面,狠斗一場,不敵而敗,結怨更深。卓一航回家守喪,練霓裳聞知朝廷大軍到陜西剿匪,急急趕回,途中遇闖王李自成,獲知自己的山寨已被官軍攻破,余部逃入四川。旋即入川聚集舊部,與鐵珊瑚一道在廣元明月峽再立山頭。此后,朝廷重新起用熊廷弼任遼東經略使,但實權旁落,部下不聽指揮輕敵冒進,導致全軍覆沒。魏忠賢借機殺死熊廷弼,派錦衣衛緝拿岳鳴珂。岳鳴珂只身逃往四川,在廣元遇到卓一航、練霓裳相救脫險。
卓一航三年服喪期滿,其師叔紅云、白石道人率十二名大弟子入陜隆重迎接新任掌門。路經廣元,玉羅剎將卓一航“劫”至明月峽山寨,打算合籍雙修,同研武功。卓一航礙于師門偏見,一時不敢答應。氣量狹窄的紅云、白石道人,為找回卓一航報復玉羅剎,與官軍及錦衣衛等聯合攻破天險明月峽,縱火焚毀山寨。寨中女兵幾乎全部戰死,鐵珊瑚也死于金獨異之手。岳鳴珂殺死金獨異后遠走天山,出家為僧,改名晦明禪師,精研武功,成為開創天山派的一代宗師。練霓裳與鐵飛龍再度赴京,將岳鳴珂冒死帶出的熊廷弼的兵書《遼東論》轉送給邊關大將袁崇煥。卓一航托人稍信到京給練霓裳,極表愛戀之情,悔不當初與她一同出走。練霓裳遂離京南下武當山。
卓一航自明月峽回山后,對練霓裳念念不忘,消極頹唐,如癡如傻,除了練武之外,百事不問。空擔著掌門之職,諸事皆是師叔們辦理。憂心忡忡的師叔們將一切歸罪于“妖女”玉羅剎練霓裳,把她認作本門公敵。練霓裳自京來武當山,以武力沖破層層阻撓與卓一航相見,互訴衷情。但卓的四位師叔聯手布成劍陣圍攻練霓裳,當世五大高手一場惡斗,自晨至午,殺得天昏地暗。武當四大長老,兩人劍被削斷,兩人身負重傷,練霓裳也流血受傷。危急關頭,卓一航稀里糊涂地發彈助戰,救了師叔一命。練霓裳為此傷心欲絕,愛恨交織,一覺睡醒,頭發全白。她對自己的絕世容顏極為愛惜自豪,誰知此時一夜之間,竟從美貌少女變成白發老婦,心灰意冷難受至極。因此退出中原武林,遠走天山隱居冰峰絕頂。但其喜歡找人比斗的個性未改,隱居之余,也下山為民除害,或找成名人物比武,將其打敗,從此人稱“白發魔女”。
自練霓裳走后,卓一航如瘋似狂,形同白癡。一日突被人提醒,心中的憂郁猶如火山噴發,他立即不顧一切地沖下武當山,追尋練霓裳。從湖北尋到新疆,從隱居天山北高峰的岳鳴珂處得知練霓裳隱居天山南高峰。即冒雪前往尋訪,卻因說話不當,涉及容顏,練霓裳不肯諒解和好。卓一航自此在天山南北、草原沙漠中漫游行俠,經年累月地尋找傳說能使白發變黑的優曇仙花。行俠漫游中巧遇練霓裳的女弟子飛紅巾,得知練留言叫他不要焦急,后會有期。卓一航大喜過望,心頭的憂郁一掃而光,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悅和振奮。
武當白石道人攜女兒何綠華遠赴新疆尋卓航回山,沙漠遇敵,白石被擒。恰卓一航路過救下何綠華,自己也中毒受傷。正在何綠華為卓一航療傷之際,練霓裳尋到,誤會卓一航與聰明活潑的小師妹相好,醋意大發,氣極而走。卓一航無奈,單身闖敵巢救師叔,練霓裳不忍卓一航孤身送死,以絕頂武功救卓一航與師叔脫險。卓一航再次表明心跡,但練霓裳心灰已極,不聽解釋,飄然而去,寧愿留一點未了之情,彼此相憶。
卓一航長嘆一聲,心潮浪涌,悲從中來。數十年來情事在他心頭掠過,歷歷如在目前,有懺悔,有悲傷,有蜜意柔情,有傷心誤會。最傷心的是往者已矣,來者又未必可追,所能做的,唯有夜夜相思長相憶。
與傳統武俠小說相比,由梁羽生、金庸開創的“新武俠小說”有一個重大的突破與發展——這就是男女之愛的描寫。傳統武俠小說受封建禮教影響很深,重男輕女,排斥女性,“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小說里基本上是男人的天下,少數女性人物,大多為點綴和陪襯。偶然涉及戀情,也是點到為止,“發乎情,止乎禮儀。”新武俠小說則堅決打破了傳統的藩籬,大膽地敘寫男女情愛。梁羽生更是常將女俠作為第一主角來寫,《白發魔女傳》就是其代表作。
愛情和俠義是《白發魔女傳》的雙重主題,或者說是在俠義的背景下“大旨談情。”以男女主角的戀愛波折貫穿情節,總領全書,結構上極似一部“言情小說”。白發魔女練霓裳與武當掌門人卓一航是本書的男女主角,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兩個人物形象。
練霓裳天生麗質,色藝超群,卓一航文彩出眾,才藝不凡。兩人在華山相遇,一見鐘情,互相吸引,感情日深,本可結為“風塵俠侶”,稱羨武林。但卓一航的師叔和同門看不起“綠林大盜”出身的練霓裳,更不用說與威名赫赫的武當派掌門人結親。因之極力阻攔破壞兩人相戀,并將練霓裳定為“本門公敵”,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練與武當派的五次沖突,三次比武,局面一次比一次嚴重,矛盾一次比一次深化,以致武當派協助官兵攻破焚毀明月峽山寨,練霓裳獨闖武當山重創武當二老,結下解不開的死結。
卓一航夾在戀人與師門之間,既對練霓裳一片深情,難舍難分;又不敢斷然出走,背棄師門。一直在猶豫徘徊,不能決斷。終于傷害了練霓裳的一片深情,致使絕世美女青絲變白發,心灰之極,遠走天山斷癡情。隨后卓一航雖幡然悔悟,追到天山,但時過境遷,柔情難復。而當有所轉機時,又不幸誤會巧合,最終白首難對山盟,唯有一片深情付相思。
男女主角的生動個性就是在這一次次的矛盾沖突中凸現出來的。
練霓裳出身孤兒,母狼乳育,雖然有師傅撫育教導,野性漸泯。但其師傅本身也是一位個性傲岸偏激的女子,受其影響,練霓裳的個性時時呈現出一種野性之美——一種不受或很少受社會道德規范約束的奔放個性。她天性善良而又嫉惡如仇,敢愛敢恨,大膽而為——竟然把卓一航從諸位師叔的保護中“劫”至山寨談情說愛。她的絕世容顏使卓一航一見鐘情,而她的超群的武藝,熾熱的感情,奔放的個性更是緊緊地吸引住卓一航,使他越愛越深,無日能忘。
卓一航出身宦門,又是武當首徒,自小受家庭和師門雙重的規范教誨,個性較為拘謹,為人不夠灑脫,行為舉止,要常常顧及社會規范和道德律令。他對練霓裳一見鐘情,愛戀至深。練劫去他祖父的十萬兩白銀,他可以一笑了之,毫不介意。要他為練霓裳獻身并不困難。但是,師門恩深,江湖義重。一旦要他背棄師門,與戀人私奔,這在他是比殺頭還要難堪的事情,是萬難做到的。其根本原因不僅在于他的“個性”,更在于其個性中所蘊含的道德文化。因此,練霓裳與卓一航之間的波折就不僅僅是一種個性沖突了,練霓裳與武當派之間沖突也不是一般的門戶之見。而是“天理”與“人欲”的沖突,是不受社會道德規范的人之本性與“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文化之間的深刻沖突。愛而不得其所愛,愛而不得其所終。人欲難滅,天理何存?這不但是一個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包蘊著深刻啟迪的人生悲劇故事。
梁羽生
本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縣人。香港著名新派武俠小說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生于世代書香之家,從小好弄文墨,愛作詩填詞。博聞多見,涉獵甚廣,對中國歷史頗有研究。1949年畢業于廣州嶺南大學經濟系,后去香港一家報館當副刊編輯,兼從事文學創作。是一位多才多藝、富有成就的作家。
在梁羽生的文學生涯中,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影響最廣。三十余年來,在海內外讀者中深受歡迎,歷久不衰。從五十年代初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斗京華》(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在香港《新晚報》上連載之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宣布“封筆”,轉寫歷史小說,他已有武俠小說三十五種之多,共合一百六十冊約一千多萬字。其中《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云海玉弓緣》、《龍鳳寶釵緣》、《俠骨丹心》、《武林三絕》、《武當一劍》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不落俗套,自成一家,人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比之二、三十年代流行于中國大陸的武俠小說,有了極大的不同。梁羽生運用新文藝的手法,塑造人物、刻劃心理、描繪環境、渲染氣氛,而不僅僅靠情節的陳述。文字講究,章法新穎。他的絕大部分作品的基調是健康的。一部分流露出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情感;一部分流露出抑強扶弱、匡扶正義的抱負。他的“武俠小說觀”是“顧名思義,標明是寫武俠小說,有武有俠。我以為,武是一種手段,俠是一個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那么,什么叫做俠?這有許多不同的見解。我的看法是,俠就是正義的行為。什么叫做正義行為呢?也有很多很多的看法,我認為對大多數人有利的就是正義的行為”。(引自梁羽生:《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
梁羽生與金庸齊名,一時瑜亮。相比之下,梁羽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更深。他的小說注意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劃及故事發展的跌宕起伏和情理性。寫情新穎獨到,寫斗扣人心弦,寫人俠骨丹心,寫景形象生動。首尾詩詞、回目對仗,文辭俱佳。小說的語言及其意境也多詩情畫意、細膩婉轉、優美動人。
上一篇:《病書生》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白玉老虎》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