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傳奇》
【本書體例】
岳嘯著。36回,37萬7千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欽命欽差到名揚天下的武當山代她進香還愿。拐杖鋪掌柜武老漢因所養(yǎng)鸚鵡辱罵欽差,招來滿門抄斬之禍。鐵匠秦海山路見不平,殺了欽差,被長毛老道救走。秦海山父親等三老進城狀告守備王三盛巧取豪奪,被打入死牢。秦海山為救三老,活捉了王三盛,脅迫知州吳嗣昌送還三老。誰知吳嗣昌設下毒計,先殺三老,后以人冒充換回王三盛。眾人忍無可忍,在秦海山的帶領下斷發(fā)起義,組成紅巾軍。與王三盛有殺父之仇,奪之恨的熊忠霸率眾前來投奔,與秦海山義結金蘭。
紅巾軍擊退企圖血洗鐵印山的王三盛,向均州城進發(fā),沿途隊伍不斷壯大,兵圍均州城。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湖廣總督張之洞受命剿滅紅巾軍。義軍得到消息,巧施空城計,撤離均州。與襄陽總兵多隆恩兵遇草店,張之洞舉兵增援,紅巾軍“懸羊擊鼓設疑兵”全身而退,撤到南巖宮。張之洞獲報引兵追趕,長毛老道及時引義軍化險為夷。
紅巾軍將多隆恩、王三盛引入絕境,活捉多隆恩。秦海山派熊忠霸以多隆恩的人頭血書嚇退總兵湯擲劍,熊忠霸貪功要掛頭嚇退張之洞,張之洞將計就計,佯作撤退,設下伏兵,被義軍的哨棚識破,在內(nèi)奸熊三的出賣下,清軍破壞了哨棚,致使義軍被困太和宮。秦海山想待大雪封山,困死清軍,并設下草人借箭之計,不料消息走露,計策失敗,趁機劫營,再度受挫。熊忠霸在親信邵金魁的鼓動下,決定叛變投敵,原來邵金魁正是清軍奸細。
秦海山率軍突圍,熊忠霸拒不相從。紅巾軍被逼入絕境,全體壯士誓不投降舍身跳崖。秦海山的兒子天梁、徒弟天柱僥幸未死,為脫險境,二人灑淚而別,各自心中懷著不屈的誓言,以圖他舉再起。
俠客的故事在中國流傳已久,從漢代至民國,武俠小說經(jīng)歷了數(shù)次異峰突起,形式和內(nèi)容都逐漸趨于成熟完美。武俠小說在大陸被人為地中斷了三十余年之后,終于隨著新時期的到來而復興,涌現(xiàn)出大批作家作品,形成了不可抗拒的浪潮。
1981年,湖北曲藝家協(xié)會的任清、徐國華、蔣敬生等創(chuàng)辦了通俗大型文藝刑物《今古傳奇》,最早刊載了歐陽學忠的《武當山傳奇》。歐陽學忠,筆名岳嘯,是武當土生土長的中年作家,他的小說也是在收集了大量武當?shù)貐^(qū)武林及義軍傳聞和資料的基礎上寫成的。
歷來的武俠小說,特別是港臺新派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是創(chuàng)造一個游離于大千世界之外的武林世界,讓俠客們遠離紅塵,卻又天外飛來地介入紅塵,大千世界不過是供他們一展才能的舞臺,而他們本身是生活于這舞臺之外的。而《武當山傳奇》卻一改傳統(tǒng),書中的主人公秦海山雖然武藝超眾,善用智謀,但他仍是井市鄉(xiāng)間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并不因此就能超凡入圣。他與大千世界存在著割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低下的社會地位,同樣也使他經(jīng)受人世的煎熬和苦難。他本身就處于社會矛盾之中,當社會矛盾發(fā)展到不可收拾時,他也就不可避免地脫穎而出,被機緣推上了歷史的舞臺。
正因為秦海山不是生來就是為做領袖英雄的,所以他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某些與常人一樣的缺點。最初,他還是對官府抱有一定的幻想,這從王三盛借慈禧進香之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飽私囊,秦海山支持三老去均州城告狀即可看出。他仍希望官府不循私情,秉公執(zhí)法。武老漢一家因鳥犯忌,冒犯欽差,慘遭殺身之禍,秦海山最初也只是跪下大喊冤枉。直到武老漢一家的血染紅了泥土,欽差威逼秦海山殺死武老漢唯一的兒子,企圖借此“斬殺了他的靈魂”,叫他“活著比死了還難受”時,秦海山才忍無可忍,揮劍殺了欽差。但這時他的反抗決不是覺悟后的反抗,而只不過是憤怒到了極點時的一種爆發(fā)。
真正使他覺悟起來的是三老的血,在此之前,他縱是要挾官府,走馬換將放回三老,但從未存過反心,他只是想鳴心中之不平而已。
三老的死使他徹底放棄了對官府的一切幻想,毅然決然率眾起義,包圍均州,公然與朝廷作對。
秦海山雖出身于井市鄉(xiāng)間,但他卻胸藏甲兵,是個不可多得的帥才。他巧施“空城計”,避免了紅巾軍不必要的損失;他“懸羊擊鼓設疑兵”,嚇住官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他設巧計活捉多隆懸,套出敵方軍情;他旗桿峰設暗哨,監(jiān)視清軍行動,就連他的敵人張之洞也不得不“佩服秦海山的膽略”,暗自感嘆:“山野之地,竟有此等帥才,可惜誤入悖逆。”當秦海山屹立雄峰,放眼萬山來朝,他想的已不僅僅是“在武當山一帶殺富濟貧,拯救這一方的百姓”,他滿襟豪氣,以天下為念,立志一舉推翻清政府,得到整個天下。
然而,由于他長期所受的影響,他頭腦中不可能不存在著某些落后的東西,也正是這些東西,使他走入歧途,最終導致起義的失敗。紅巾軍交戰(zhàn)受挫,秦海山作為一軍統(tǒng)帥,他未從根本上找原因解決,而是迷信地認為是由于未向武當祖師爺求簽問計。也正是這次求簽問計,走露了消息,使他的計策失敗。他盲目地顧全義氣,對人缺乏清醒正確的認識,以至于誤殺良將,姑息養(yǎng)奸。最后在“內(nèi)外交困”“上下夾擊”“天人威逼”的險境中,他終于清醒過來,決定靠自己的力量與命運抗爭,而不再屈從于外在神力時,大錯業(yè)已鑄成,悔之不及了。
秦海山的確也是英雄,但卻不是以往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他的身上充滿了來自民間的泥土氣息,歷史賦予了他很高不同常人的東西,但也終未能改變他那些同于常人的東西。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但是,他卻是一個平凡的英雄。
《武當山傳奇》完全仿評書長篇大書的寫法,說、表、開相、球子、扣子、“書膽”、“書筋”運用得相當熟練,語言采用民間口語的風格,通俗曉暢,俚語、俗語運用得生動自如。由于作者長年生活在武當,所以對當?shù)氐恼乒蕚髡f,風土人物有很豐富的了解,時時以之入書,如:娃娃魚的掌故;五龍接圣的傳說;鐵印山的歷史;“城隍廟的死尸吃餃子”;“太子洞的梅鹿銜花報春”;鳳凰池的金鳳浴火,滴淚為泉;分金嶺的癡男情女,兩山相望……寫來繪聲繪色,讀來妙趣橫生,具有典型的民間文學特點。
作者生在武當,對武當獨特的自然景觀并未輕易放過,而是借紅巾軍所見所聞,不覺唐突地表現(xiàn)出來,特別注重自然景觀與故事發(fā)展、人物心理、時事變幻之間的關系。
寫“萬山來朝”時,正是秦海山定計突圍,雄心勃勃,準備一展宏圖,他面對群山金碧輝煌的臣服,大有一攬?zhí)煜轮摹6敿t巾軍屢次受挫,秦海山計策多次失敗,他決意冒險突圍,而由于奸細作了手腳,求神簽的結果是困死此地。秦海山感慨神明不相知,憂心如焚,進退兩難,他出了金殿,眼前看到的是武當活八景之一的“飛蟻來朝”,遍地死蟻尸積成山,對照紅巾軍無路可走的現(xiàn)實,預示著沉重的不祥。最后義軍身陷絕境,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的是“雷火煉殿”,空中火球團團滾動,如金箭如火龍擾翻長空,秦海山預感大勢已去,他認為“看來祖師爺不息怒了,不開恩了,突圍絕望了。”于是,這一奇景所造成的沉重的宿命感,使血戰(zhàn)后的百名義軍舍身跳崖,以死要謝天下!造成了強烈的悲劇氣氛。
武當山的自然景觀,在此并不顯得孤立,而是時時為情節(jié)需要服務,創(chuàng)造了別的所不能代替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武當一劍》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武林三絕》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