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楚》
【本書體例】
溫瑞安著。20萬字。臺北萬盛出版公司版。
洛陽古道,鐵騎飛馳。路旁茶棧,幾伙人相遇,驟然出手。刀光劍影,尸橫遍地。方邪真路見不平,出劍相援,池公子免于一死。襲擊者憤憤自絕,臨終前咬牙切齒:“殺楚!殺楚!……”眾人愕然,讀者茫然。
少年俠士方邪真的不凡舉止,轟動了洛陽城。城中蘭亭池公子、小碧湖游公子、妙手堂回公子、千葉山莊女公子葛玲玲,久成四強鼎立之勢,明爭暗斗,如火如荼。聽聞朝廷要甄選其中一人為洛陽王,掌管兵政,傾軋之勢,更同水火。此時,方邪真便成為舉足輕重的砝碼。游家以重金盛情相邀,回家以嚴威厲死相,更有背后施用美人計、絕戶計者。然而,方邪真卻無意卷入這一場是非中,他日日混跡青樓,心中只掛念著四大名捕里“追命”要破的那樁血案:留縣太守孟隨園是個剛正不阿的清官,被惡人攻訐去職,充軍遠發。行至洛陽枯柳屯,一家三十七口竟被兇徒殺絕。手段之毒,神人共憤。追命經過細細訪查,發現可疑者竟是三名武林高手:三不殺石斷眉、七發禪師、九七長劍蔡旋鐘。三人遭追命追蹤,無法甩脫,深以為恥,便約定在洛陽聯手殺死追命。于是,各自受聘四公子,相繼入城。
方邪真雖想出淤泥而不染,怎奈樹欲靜而風不止。他先是殺死回家的愛子回絕,繼而窺見舊時情人、今日池家大夫人顏夕的玉體,勾起無限情絲。誰料等著他的竟是一場橫禍,老父、幼弟于一夜間倒在血泊之中。悲憤欲絕的方邪真發誓報血仇,然而提劍四顧,誰是兇手?
小碧湖游家花園。被追蹤的三大高手與追蹤的名捕追命相約見面。拼殺之前,舌戰一番。追命胸有成竹,竟引出未死的孟隨園。但兇手那日是蒙面而來,其形似七發和尚,其聲似蔡旋鐘,其手段卻似石斷眉。眾人辯解之時,突然水落石出。原來孟隨園是假扮而成,并未起死回生;而兇手卻因此露出馬腳,實為江湖血債累累的“三不殺”石斷眉。舌戰改為惡斗,石斷眉束手就擒之時,卻被人神秘殺死,失去了追查幕后人物的線索。
方邪真突然出現在亭子頂上,弄清了“殺楚”的真相:數年前,洛陽最有勢力的是林鳳公。游、池為其府中總管。然而,一夜之間,林家慘遭滅族,反叛者即是游、池兩家,口號“殺楚”,即指殺林與林夫人岑疋兒。虎口余生的林三公子糾集舊部,再以“殺楚”為號,襲擊游、池二公子,誓報血仇。
方邪真終于殺死了池家的智囊劉是之,報了父弟之仇。但今后如何,他還沒有答案。
本書是溫瑞安的成名力作《四大名捕會京師》中的一部。也是最被人推崇的一部。
溫瑞安的作品文學性很強,整部故事就象一首朦朧詩,不追求嚴謹的邏輯推理,也不刻意交代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是讓讀者欣賞流露在字里行間的韻味,領悟似是而非的哲理。
在寫法上,溫瑞安擅用短句描寫人物心態,這可以說是師承古龍。難怪倪匡感慨地說:“古龍死后,只有溫瑞安獨撐局面了。”
這部作品一開始即推出了兩大懸念:“殺楚”之謎與孟隨園全家之死。但作者很快即將這已深扣人心的疑案甩到九霄云外,娓娓動聽地講述起方邪真的思維、行為與感情來。通過方的思索,讀者也逐漸剝離了那迷離的外衣。無論孟隨園被殺的兇手還未點破,無論方的老父、幼弟之死尚未擒兇,擺在我們面前的,已是一幅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心黑手辣無所不用其極的武林黑幕曝光圖象。貌似溫良、求賢若渴的池公子得到方邪真時,竟默認下屬獻計殺死方家父弟,逼其就范;寬宏仁厚的七發禪師和顧佛影是師兄弟,危難之際竟互下毒手,只為一山不容二虎……更毋庸列舉黑道人物石斷眉了,就連書中著意刻劃的正面人物方邪真,也是亦邪亦正,亦真亦假,想擺脫武林的污濁,卻深深地陷進了淤泥。作品最后并未將“殺楚”的緣由全盤托出,也未挑明殺死方父的元兇。然而,這一切,已變得不重要了,甚至書名是否稱作“殺楚”,看來也無關宏旨。結論就是疑問,疑問正是結論。
溫瑞安擅長寫舊時黑社會之間的幫派斗爭,這與他坎坷的閱歷是相關聯的。他自幼好武,與志同道合者結社立會,專打不平。為此常常引來橫禍,背井離鄉。他在作品里最傾心塑造的,當然是四大名捕,但最能反映他心聲的,應該還是方邪真這個人物。身懷絕技,卻又無力回天,甚至自身難保;行為與思想相沖突,意志與感情相矛盾,最終使他帶著一連串的問號,走向人生的下一站。
在寫作技巧方面,本書也有不少精湛片段。如小碧湖游家花園與三大高手相會一節,純用人物對話羅列而成,精練明快,句句相逼。先道出了每個人的作案動機、作案可能性,又逐一加以否定。然而這一肯定、否定,卻將每個懷疑對象最骯臟的靈魂挖掘出來,置于道德法庭之下。作者筆致之佳,由此可見一斑。
上一篇:《月湖女杰》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楊小邪》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