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傳》
【本書體例】
金庸著。40回。100萬字。香港明河社1976年5月版。大陸有數種版本。
南宋年間,名震江湖的“全真七子”之一丘處機道長,在臨安郊外中家村中,與從北方遷來避亂的義士郭嘯天、楊鐵心不打不成相識。適逢郭、楊二位夫人均是臨產,請丘處機賜名,丘處機賜以“郭靖”、“楊康”二名。不分男女,是為不忘“靖康之恥”之意。
誰料風云陡變,不幾日間,郭、楊二家俱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郭夫人李萍逃到蒙古草原棲身,生下一子名為郭靖;楊夫人包惜弱則為金國王爺完顏洪亮所擄,最后成了完顏的王妃。產下一子名為楊康。
丘處機得知郭、楊二家遭遇,即與稍有過節的當地名俠“江南七怪”兄弟七人立下賭約,各訪一人,傳以武藝,十八年后在嘉興煙雨樓由靖、康二人比武較技,再分輸贏。“江南七怪”千金一諾,歷盡風塵,終于在蒙古成吉思汗的軍中訪到了郭靖。見郭靖雖資質粗魯愚笨,但心性厚道耿直,堪以一教。如此過了十數年,已到比武見分曉之時。然丘處機之徒楊康,因生長于異族王家,認之為父,雖聰明伶俐,但性格輕浮佻達,貪戀富貴,薄情寡義,狡猾機變,全無仁心厚道。后遇生父楊鐵心,明知自己并非完顏嫡裔而是楊氏之子,但居然全無為亡父亡母報仇雪恨之心,甚至繼續認賊作父。為此,丘處機在煙雨樓比武之前便只得公然認輸。因為學武之人,心性第一,武藝還在其次。
且說郭靖雖資質不好,但毅力驚人,隨六位師父(七怪之一死于“黑風雙煞”之手)學藝多年,頗具根基。與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結為“安達”(兄弟),頗得成吉思汗賞識,并已為成吉思汗立下汗馬功勞。一日與成吉思汗父子射雕為戲,因一箭雙雕而博得“射雕英雄”的美譽。在蒙古草原已有聲名。
郭靖遵師囑,南下中原比武。丘處機服輸之后,他結識了當時武功最強的四大奇人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東邪黃藥師的女兒黃蓉,兩心愛悅,一同游覽中原大好江山。后遇奇人北丐洪七公,一番際遇,學得天下奇技“降龍十八掌”,再逢周伯通,學得雙手互搏之術,又于無意之間學會了天下英雄夢寐以求的“九陰真經”上的功夫。其時武功,已可入一流高手之境界。只是婚姻一事,頗為煩惱,他一心所愛當然非黃蓉莫屬,但一來他在蒙古之時因立戰功,成吉思汗以其公主華箏相許,封為“金刀駙馬”,二來黃蓉之父黃藥師因自己聰慧過人,郭靖憨直純樸幾近愚魯。因而郭、黃婚事,好事多磨,幸得雙雙拜在北丐洪七公門下,由洪七公從中周旋,方有轉機。然而不久,郭靖之師“江南七怪”剩下的六人之中又有五人被西毒歐陽鋒及楊康所殺,而郭靖誤以為是黃藥師所為。故與黃藥師發生誤會,幾番以性命相拼。
再說郭靖把弟楊康,雖明了自己乃抗金名將楊再興后人,并且受到中原好漢的教育點化,然因貪戀富貴,從而陽奉陰違。非但不能痛改前非,反而繼續認賊作父,作惡多端,后被黃蓉揭出奸謀,于嘉興鐵槍廟中中毒慘死。
其時天下大勢,南宋固是積弱不堪,大金國亦是氣數將盡,北方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統帥之下,兵強馬壯,頓生吞并中原之心。郭靖雖助成吉思汗滅金復仇,但決意反抗成吉思汗吞宋之舉,累得其母李萍自殺身亡。郭靖亦因此與成吉思汗決裂,再度返歸中原。華山論劍,與武林泰斗黃藥師及洪七公各拼三百招而不敗,足見其武藝已是出類拔萃。聞蒙古軍隊將攻南宋襄陽,即率黃蓉前往抗敵,領袖群雄,為國為民,成為“俠之大者”。幸而當時成吉思汗年老病危,招回蒙軍,襄陽之危始解。郭靖亦隨拖雷前往蒙古,最后探視成吉思汗,以了前緣。
這部小說為“射雕三部”第一部,是金庸早期小說中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亦是他藝業圓熟之作。據說自此書之出,讀書界即奉金庸為“武林至尊”。金庸自己也憑赫赫聲色,始創《明報》,并自《神雕俠侶》起,以后所作,皆在其《明報》上連載。既使他的小說聲名更盛,同時亦使他的《明報》事業更為興旺發達。因其小說之聲名,而成就其報刊之實業,恐亦可為中國文化史中佳話。
《射雕英雄傳》不僅是金庸早期武俠小說的一大進步與轉變,同時亦是整個的新武俠小說的一大轉變與進步。自這部小說起,金庸在其武俠小說的創作中,將人物性格的塑造,提高到一種更為重要,更為突出的地位,從而提高了其武俠小說的思想深度與藝術價值。
小說著重刻劃了郭靖、楊康、黃蓉等主要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對主人公郭靖的整個的人生成長道路,進行了細致而又獨到的描寫。突出了郭靖其人木訥剛毅、仁厚寬容、坦蕩磊落而又愛憎分明的英雄氣概。幾成為一種深明大義而又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英雄俠士的人格模式的典范。其中“大智若愚”一層,本為道家深奧之哲理,然而小說中的郭靖的形象及其人生經歷與性格,則可以說是這種哲學與美學境界的一種鮮明的體現。
相對比之下,其把弟楊康的形象正是處處與之相反。楊康生于富貴而貪戀富貴,郭靖則生于貧寒而視富貴為浮云。楊康生性機靈,聰明敏捷,然因其貪戀富貴且薄情寡義,從而變得自私狡猾、陽奉陰違、輕浮殘毒,乃至認賊作父,背經離道,不僅喪盡人倫,同時也成了民族的叛徒。最后終于死于非命。足以為后來者戒。
小說中的黃蓉,貌美如花,才智過人,一舉一動莫不機靈百變。與郭靖可說是相反相存。黃蓉與郭靖之愛情,乍看似是不可理解,甚而是“鮮花與牛糞”,然而細細思之,覺其恰恰耐人尋味,郭靖喜愛黃蓉之貌美多才、機靈活潑固不必說。黃蓉之愛郭靖,其實亦有其“可愛之道”。一是黃蓉早已發現郭靖心地善良、生性豪爽,乃一磊落大方的大丈夫。不問黃蓉是男是女、是乞丐抑或是公子王孫,慨然相交,一見如故,贈以貂衣、黃金、寶馬而不惜。再則,與郭靖久處之后,即發現郭靖并非真是愚魯,而乃“大智若愚”之“愚”——當然也只有聰明如黃蓉的“慧眼”才能識此英才——大關節處郭靖非但不“愚”不“魯”,相反卻是深明大義愛憎分明,突出如山,行則中矩。只有“君子不拘小節”,然則恰為黃蓉所補。因而郭黃之愛情,可以說亦是小說中最美麗動人,亦最為獨特而深刻的篇章。在某種意義上,郭黃之配,也具有一種理想與典范的性質。
除郭、楊、黃等主要人物之外,小說中的其他人物莫不形象生動,性格鮮明,膾炙人口。如東邪黃藥師、南帝(后改為“南僧”)段智興、西毒歐陽鋒、北丐洪七公、老頑童周伯通乃至丘處機、柯鎮惡、瑛姑、裘千仞、裘千丈、穆念慈、歐陽克……等人,不管是君是臣、是官是民、是正是邪、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可以說是武俠小說中的一種奇跡。
除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鮮明生動之外,《射雕英雄傳》背景廣大,場面寬闊,歷史背景如南宋、金、蒙古等國家與部落數十年的發展脈胳及其相互之關系,于不經意間寫得清清楚楚,深刻而又有趣;地域背景,如江南臨安的流水人家,北方中原的千里沃野,蒙古草原的滾滾黃沙,東海之上的無際滔滔……華山之巔,荒島野洞等等無不如在目前。至若具體場景則或丐幫數千人的集會,到蒙軍滅金的十萬兵馬,從煙雨樓的群雄爭斗到牛家村的密室療傷……無論大小場景,都使人讀之欣悅。不少讀者,甚至據場景、境界之大小來區分是否金庸的“真品”,言下之意即是凡金庸所作,皆場面極大,氣魄極大,境界也極大或極高者。
至《射雕英雄傳》,金庸小說的敘事語言的藝術,可謂爐火純青。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吸收了中國古典白話文學傳統的精華,文雅又通俗,朗朗上口而又生動含蓄。時而幽默諧趣、生動活潑,時而情意纏綿、如畫如詩,時而激昂慷慨、雄辯敏捷。稱得上是字字珠璣,為中國白話文學的語言藝術增添了極大的光彩。
上一篇:《寂寞高手》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小樓天涯夢》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