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盜“燕子”李三傳奇》
【本書體例】
柳溪著。中篇小說。18章,14萬字。花城出版社1984年8月版。
1932年10月22日,大盜“燕子”李三的人頭被懸于箭樓示眾。
李三家住古漁陽邊上的蘆花峪,從小父母雙亡,跟隨石敢當禪丈在廟中習練武藝。十四歲時,石敢當禪丈仙逝,小廟破敗,李三還俗被金寡婦收養。十八歲那年,他的未婚妻金蘭被地主韓伯軒看中,韓宅管家湯增祥設計誣陷李三。李三下入大獄,金蘭也被用一頂小轎送進北京。韓伯軒一腳踢死悲痛的金寡婦。
李三越獄回家,又遭毒打。他忍辱投奔到師叔門下學習武功。幾年過去,李三已練成法慧師傅的絕技“燕子三抄水”之功,從此便有了“燕子”的綽號。
燕子李三,回到家鄉殺死仇人,然后逃進北京城尋找金蘭下落。迫于生計,李三在前門賣藝糊口,得罪了地頭蛇黑塔。被逼無奈,李三第一次作案竊走太監臧威德的銀票。李三結識了同門師兄、王府護院張祿,大碗居掌柜洪來福,藝人劉寶松父女、秀才盧靜安。在盧靜安幫助下,李三終于找到淪為歌女的金蘭。為三千兩贖金,李三再次盜走軍閥馮福祥之財寶。一時轟動京城,警察早已注意李三的行蹤,威脅張祿假意勸說李三,只有李三自首,才能救出為贖金蘭落獄的盧秀才。李三在獄中聽到金蘭自殺的消息,越獄出逃,連連作案,以泄心中積憤,北京巨商富賈坐臥不寧。他隱身在鬧市的箭樓上,每次作案之后,才能有一絲歡樂。張祿此時已被日本人、警察局雙方收買,又一次出賣了李三。
李三被押赴刑場,一路上痛飲高歌,豪氣不減,心中不平難以平泄。一代草莽英雄“燕子”李三,家喻戶曉。
“燕子”李三,是五十年前聞名于京津地區的俠士,他的死曾一時轟動,京津之門,無人不曉。從此,燕子李三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僅僅是位俠士,而是個神。多少傳奇的故事,都在述說著李三的高超武功,絕世風采。
女作家柳溪的《大盜“燕子”李三傳奇》,是一篇別具特色的作品。柳溪筆下還給李三一個真實的性格,還其本性,也給后人一個更清醒的認識。
李三從小父母雙亡,他跟隨石敢當禪丈習練武功,只不過是隨眾僧人化緣度日而已。后來,金蘭被搶,金寡婦之死,把他平靜、平凡的生活打破了。第二次隨師叔習武,只為的是要報仇雪恨。逃進京城后,李三才發現,在如此繁華的都市里,小買賣者的艱辛、藝人的忍辱偷生、平民的貧苦潦倒。他看到賣兒賣女者比比皆是。所以貧苦的出身,世道的黑暗,使他下決心,要與地主老財為敵,要仗義疏才,要使富人坐臥不寧。他偷盜太監減威德的銀票、金子,偷走軍閥馮福祥的財寶。他在北京城內連連作案,使地主、商人、巨富時無寧日。這時他心里才舒坦,才覺得是夠英雄。
李三嫉惡如仇,故狠狠地教訓黑塔;李三同情弱小,故用錢救下賣身的小虎子;李三忠于友情,故他才絕對地信任師兄張祿。出于“江湖義氣”,他毅然決然地自投牢獄,救出盧秀才。
李三曾對張祿說:“你說過世道何謂偷盜?就拿王公大臣、官僚軍閥來說,哪個不貪贓枉法,搜刮民財……我不過是在他們偷盜來的財物里邊,拿他九牛一毛罷了,小偷偷大偷,民偷偷官偷,他們這巧取豪奪倒算是正人君子,我這小偷小摸卻是江洋大盜!?”李三曾氣憤地質問:“我當初完全是一個善良黎民,何嘗愿意走這條鋌而走險的亡命之途啊!只是不給我一條活命之路,官逼民反,我也只好起來造他們的反,讓這些貪官污吏坐臥不安,睡覺不寧了。”
然而李三畢竟只是個習武練功之人,他只能做出本能的反抗,盲目地為了復仇殺敵、偷盜,他在獄中聽到金蘭墜樓而亡的消息后,就決定:“我一定逃出去是為了砸爛這個不公平的世界。我不活,他們也別想活!我已殺死過兩命,再殺就是賺的了。”
他果然逃出去,瘋狂地作案,卻不知為了什么。赴刑場的路上,李三痛飲高歌,高唱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誰能否認李三是條硬漢,誰能說他不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然而他卻是個魯莽英雄,象當年的楚霸王一樣,是個可悲的英雄。
是那個時代害死了一個英雄,也是英雄自己給了自己致命的一擊。
李三只為了痛快,只為了發泄心中不平去偷盜,卻想不到應該怎樣更合理地去反抗。這是李三的粗愚所永不能明白的。單槍匹馬,終難取勝。況乎對手又是整個一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同時,李三的“江湖義氣”觀,也害了自己,他相信師兄張祿。張祿兩次出賣他,他渾然不覺。他臨刑前還仍以為張祿對他情深意篤,動情地安慰張祿:“今生雖不能再朝夕相處、患難相助,愿來生你我轉為恩義兄弟。”
時代的狂流,終于無情地吞沒了一代英雄。從柳溪的筆尖,流露出的不僅是對英雄的贊嘆,他那行俠仗義,他那嫉惡如仇。作者更多的是對李三的簡單、粗愚、盲目的悲哀。柳溪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李三。他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上一篇:《大明湖畔龍蛇斗》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大鬧杭州擂》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