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清代·問說》簡析
劉開著。見《孟涂詩文集》,收于《古代散文選》下冊。文章闡明為學必好問的道理。首先論述問與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好學必勤問,方能補學之不足。因此,當問不擇人,不論對方是賢于己、不如己還是等于己,都會有益處。接著引述古人能虛心學習人之所長,所以不擇事而問,不擇人而問,以使自己受益。與此相反,世俗之人卻強不知以為知,對于問人思想上有種種抵觸情緒,因而終無可問之事與可問之人;他們師心自用,并且自護其短,其危害甚大;其中有的人雖問而不得其正,問是為著好玩、為著試人之能、為著追問人之不知。推究不好問的原因,是由于不虛心,不真正的好學。最后再強調問的必要:即使是圣人,亦有不明不能之事,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故當學習古人以問為美德,不以為恥事。全文著重闡明好問的重要,批評師心惡問等陋習,提倡發揚古人不恥下問的精神。寫法上多用對比和排比方法,說理透徹。
上一篇:《當代散文作品·鏡泊湖》簡析
下一篇:《散文·阿長與《山海經》》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