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僉載《宋之遜》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唐洛陽丞宋之遜,太常主簿之問弟,羅織殺駙馬王同皎。初,之遜諂附張易之兄弟,[1]出為兗州司倉,遂亡而歸。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韋與武三思亂國,[2]與一二所親論之,每至切齒。之遜于簾下竊聽之,遣侄曇上書告之,以希韋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誅同皎之黨。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遜為光祿丞,之問為鴻臚丞,曇為尚衣奉御。[3]天下怨之,皆相謂曰:“之問等緋衫,王同皎血染也。”誅逆韋之后,之遜等長流嶺南。客謂浮休子曰:[4]“來俊臣之徒如何?[5]”對曰:“昔有獅子王,于深山獲一豺,將食之。豺曰:‘請為王送二鹿以自贖?!{子王喜。周年之后,無可送。王曰:‘汝殺眾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圖之?!蚰粺o應(yīng),遂齚殺之。俊臣之輩,何異豺也!”
【注釋】 [1]張易之兄弟:指武則天的幸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則天死后,為宰相張柬之所殺。 [2]逆韋與武三思亂國:唐中宗韋皇后,殺中宗,亂朝政,與則天之侄武三思淫亂專權(quán),后皆為玄宗所殺。 [3]光祿:專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之官。鴻臚:掌朝賀慶吊典禮之官。丞:副職。尚衣奉御:管理皇室服飾之官。 [4]浮休子:作者之號?!?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焙笠浴案⌒荨敝^人生短暫或世情無常。 [5]來俊臣:武則天的幸臣,大興刑獄,打擊唐宗室,族誅千余家。后因得罪武氏諸王而被殺。
【譯文】 唐朝洛陽丞宋之遜,是太常主簿宋之問的弟弟。正是他,羅織罪名,殺害了駙馬王同皎。當(dāng)初,宋之遜用阿諛奉迎的手段,投靠在張易之兄弟門下,因而被貶出京師,做了兗州主管倉庫的官。不久便逃離回京。王同皎把他藏在家中的小房間里。同皎是一位正直有血性的人,不滿行為不軌的韋后和武三思專權(quán)亂政,跟一兩名親近的同僚私下議論這些事,常常到咬牙切齒的程度。宋之遜在簾下偷聽了談話,就派他的侄兒宋曇上書告發(fā),以迎合韋氏的心意。武三思等人果然大怒,奏明皇帝,殺了王同皎一伙人。宋氏兄弟同授五品官。宋之遜為光祿丞,宋之問為鴻臚丞,宋曇為尚衣奉御。天下臣民都痛恨他們,互相談?wù)撜f:“宋之問等人的紅袍官服,是用王同皎的血染成的呀!”玄宗皇帝誅滅逆賊韋氏以后,宋之遜等人被長期流放到嶺南。有客人問浮休子說:“來俊臣一類的家伙,現(xiàn)在怎么樣?”回答說:“過去有一個獅子王,在深山里抓到一只豺。剛要吃它,豺說:‘請?jiān)试S我給大王送兩只鹿來贖我自己?!{王高興極了。一年以后,沒有什么可送的了。獅王說:‘你殺害眾生也已很多了,現(xiàn)在輪到你了,你是不是考慮考慮?’豺默默地?zé)o話可對,于是獅王把它咬死吃掉了。來俊臣之流,跟豺有什么區(qū)別呢?”
【總案】 這篇小說中的宋之遜,是一個慣于羅織罪名陷害別人的典型形象。在宋之遜有難之時,王同皎“匿之于小房”;王同皎與親朋議論朝政,對韋后、武三思深致不滿,被宋之遜“竊聽之”,遂遣侄告密。于是,武三思奏誅王同皎并親朋。由于告密者無時不有,善良者無不深惡痛絕,所以,作品以“天下怨之”的怨恨語:“之問等緋衫,王同皎血染也”,揭露告密者的丑惡本質(zhì),入木三分,頗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小說用“先斷后敘”法,開端就講宋之遜羅織罪名而殺王同皎。繼之,便敘出事情始末。先果后因,有制造懸念而引人入勝之妙。小說結(jié)尾,通過人物對話講出一則“獅與豺”的寓言故事,深刻揭示了宋之遜、來俊臣之流的豺狼本性,起到畫龍點(diǎn)睛的作用。
印有志
上一篇:世說新語《孫子荊》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搜神記《宋定伯》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