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不甘臣武
【出典】 《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于首陽山。”
【釋義】 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紂,叩馬進諫。武王平殷立周,伯夷、叔齊不肯向周武王稱臣,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西山)。
【例句】 試說北海歸文,西山何事,猶不甘臣武。(林式之《酹江月》[桐皋東去]3294)這里用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事,襯托對遁世高士的吟詠。
上一篇:典故《不涅不磷》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不用登臨恨落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