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燕·陳忱
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這是一首傷時之作。作者生當明、清易代之際,清兵南侵時,他親眼見到侵略者燒、殺、擄、掠的殘暴行徑,懷著滿腔悲憤寫下這首小詩,對人民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對野蠻的侵略者提出強烈的控訴。
詩的題目叫做《嘆燕》,所嘆之燕,其實就是劉禹錫《烏衣巷》詩中的“王謝堂前燕”。自從劉禹錫寫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樣的千古名句以后,不少人都曾在“金陵懷古”這類題目中,借用“王謝燕子”來寄寓興亡之感。陳忱這首詩也寫“王謝燕子”,與眾不同的是,詩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并非“懷古”,而是“傷今”,詩人成功地從舊題材中翻出了新意。
春天到了,燕子歸來,它一向習慣于在人家筑巢而居,不料這時卻找不到筑巢的地方。它無可奈何地站立在沙灘之上,面對斜陽,呢喃自語:古人曾為春燕歸于林木而嗟嘆,以為這是亂世之象,如今亂世又來了。過去王、謝兩家衰敗了,他們堂前的燕子仍可前去筑巢,雖然他們的烏衣舊宅已變成普通百姓的家;而現在呢,別說那些世家古族都喪失了家宅,連普通的百姓也家毀宅焚,華屋、蓬戶,皆歸于一盡,燕子不往林中筑巢,又該去何處呢?
絕句由于篇幅短小,容量有限,故特別講究小中見大,多采用“借端托寓”的手法,以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這首《嘆燕》沒有正面描寫山河的殘破,人民的苦難,而只是寫了燕子無處筑巢一事,卻很自然地使人聯想到赤地千里、人民流離的慘酷景象。沈德潛《峴傭說詩》評《烏衣巷》詩時有“感慨無窮,用筆極曲”之語,如移來作本詩的評語,亦頗允當。
上一篇:桃花谷·張實居
下一篇:太平洋遇雨·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