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作者: 任大霖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原文作者】:杜甫
【鑒賞】:
這首詩是杜甫在長安被叛軍侵占的時候寫的。春天本是美好的季節,可是在國破家亡的時候即使是鳥語花香的美景也都成了觸目驚心、使人傷感的景象。全詩充分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沉痛感情。
第一、二句是說:國家已經殘破不全,而山河卻依然存在。京城的春天降臨了,可是只見到處都是深深的草木,一片荒涼。第三、四句是說:因為當前的時事使人很傷感,所以雖然看到美麗的花草也會流出眼淚來。又因為自己被圍困在長安,與家里人隔絕了,所以雖然聽到鳥兒婉轉的鳴叫,自己也會心驚肉跳。第五、六句是說:烽火連綿的戰爭已經打得很久了(這里的“三月”是指時間很久,并不是具體的三個月),在這樣的動亂中因為消息不通,一封家信就特別貴重,幾乎價值萬金。最后兩句是說:我的白頭發越搔越稀少了,簡直連簪子也幾乎要插不住了。這里的“渾欲”就是“簡直”的意思,“不勝”是受不住的意思,簪是古人插在頭發上的裝飾品。
這首詩是杜甫的代表作,是萬口傳誦的千古絕唱。這首詩反映了詩人深摯的愛國感情。首句“國破山河在”,“山河在”,表明往日繁榮的京城,一切都沒有了,只剩下自然界的山河依舊存在。再則就是春天的花草樹木,依舊長得很繁榮,但春天在往日雖是美好的,而現在,在詩人眼里,只能處處使他觸景傷情。正由于詩人心中充滿著國破家亡的深痛巨哀,他眼中的一切景象也都染上他的感情色彩了。滿目春光,在詩人眼里,卻是一片荒涼。春天綠草如茵,而詩人說“草木深”,一個“深”字,卻顯呈草木蕪叢的荒涼景象?;B本為怡情悅目之物,但詩人看來,好像花在濺淚,鳥在驚心。這實際上是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之于物,也就是文藝上常說的“移情”作用。在這首詩里,大詩人杜甫為我們做出了典范。
上一篇:《春曉》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春夢》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