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是關于描寫《場景記敘·重陽》類的詩句。
江邊楓樹的葉子已經飄落,菊花也變得枯黃。全家老少在登高節這天一同登上高處,遙望故鄉。“九日”這天雖有美酒,怎能飲下。三年楚地為異客,想念家鄉,不覺淚濕衣裳。詩人用典,抒發自己對故鄉的深厚感情和無限的思念。
注: 九日,即九月九日,這一天是重陽登高節。陶家,指東晉著名詩人陶潛。《宋書·陶潛傳》載: “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叢菊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歸。”這里指作者在客中有人送酒、請酒。
崔國輔《九日》 《全唐詩》第1205頁。
上一篇:《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