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是關于描寫《場景記敘·別親送友·言談表意》類的詩句。
這是詩人與摯友劉禹錫臨歧路敘別的一首詩。詩歌言淺意深,意蘊深婉,低徊郁結。反語的運用尤為精湛雋永。首句寥寥數字濃縮了二人在宦海中共命運的沉浮生涯。他們共同為官,共同因革新遭貶謫; 同被召回京都,今又相與被遣放至邊州。行至途中再度敘別,一至廣東連縣; 一赴廣西柳州。從此各西、東。此時本是百感交加,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但詩人卻只用了兩句極為平淡的話加以敘述,表面看來只是希望皇帝恩典,允許他們棄官歸田,卜舍毗鄰,實則暗寓難舍難分再度難逢的預感。不是嗎?歸隱還得“皇帝開恩”,老來毗鄰也只是“若許”的假定,身置罹難中的詩人,豈不是前途茫茫,布滿荊棘。世道的黑暗、對朝廷的憤激、被難的傷痛盡在不言中。真是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憤而憤意自現。蘇東坡贊柳詩: “發纖穠于簡古,寄至味于澹泊”正是這首敘別詩的藝術特色。
柳宗元《重別夢得》 《全唐詩》第3934頁。
上一篇:《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