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或問:狂者動稱古人①,而行不掩言②,無乃行不顧言乎?孔子奚取焉?曰:此與行不顧言者人品懸絕,譬之于射,立拱把于百步之外,九矢參連,此養由基能事也③。孱夫拙射④,引弦之初,亦望拱把而從事焉,既發不出十步之遠,中不近方丈之鵠⑤,何害其為志士?又安知日關弓、月抽矢,白首終身,有不為由基者乎?是故學者貴有志,圣人取有志。狷者言尺行尺⑥,見寸守寸,孔子以為次者,取其守之確而恨其志之隘也。今人安于凡陋,惡彼激昂,一切以行不顧言沮之⑦,又甚者以言是行非謗之,不知圣人豈有一蹴可至之理?希圣人豈有一朝徑頓之術?只有有志而廢于半途,未有無志而能行跬步者⑧。或曰:不言而躬行何如?曰:此上智也。中人以下須要講求博學、審問、明辨,與同志之人相砥礪奮發,皆所以講求之也,安得不言?若行不顧言,則言如此,而行如彼,口古人,而心衰世,豈得與狂者同日語哉!
【譯文】有人問:努力進取的所謂狂人動不動就講古人如何如何,而他自己說出的話卻不一定能夠做到,這不是行不顧言嗎?孔子為什么還要對這種人有所肯定呢?回答說:這種人和行不顧言的人,人品完全不同,比如射箭,把靶子立在百步之外,九矢連發都能射中,這是養由基能夠做到的事。如果一個身體虛弱而又不善射箭的人來射,開始拉弓的時候,他也希望能射中靶子,可是箭射不到十步遠,連一丈見方大的目標也射不著,怎能說他就沒有想射中的志向呢?如果他日日拉弓,月月射箭,練到頭發白了的時候,又怎知他不會成為養由基那樣的好射手呢?因此學者貴在有志,圣人贊許有志的人。狷介的人說多少就做多少,見識有多少就堅守多少,孔子認為這種人是次一等的,他們不如努力進取的狂者,認為他們可取的地方是認識到的就能堅決做到,遺憾的是志向不夠遠大。現在的人安心處于凡陋之地,還討厭那些有進取心的人,把他們的所作所為說成是行不顧言,甚至誹謗他們言是行非,不知修養成圣人不能一蹴而就,想要成為圣人,哪能一個早晨就會成功?哪有捷徑和快速的方法?有志的人可能會半途而廢,沒志的人連半步也邁不出去。又問:不說話,只是身體力行怎么樣?回答說:這是上智之人才可以做到的。中等以下的人必須要講求博學、審問、明辨,與志向相同的人相互鼓勵奮發,這也是講求的一種方法,怎能不說話呢?如果是行不顧言,說的是一套,行的是另一套,口中談的是古人,心中想的是衰世,這種人怎能與努力進取的所謂狂者同日而語呢!
注釋
【注釋】①狂者動稱古人:《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孟子·盡心下》:“(萬章)問曰:‘敢問何如斯可謂狂矣?’曰:‘如琴張、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矣。’‘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②而行不掩言:參見上注。又朱熹注曰:“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行不掩,行為做不到。 ③養由基:春秋時楚大夫,善射,百步射柳葉,百發百中。 ④孱(chán)夫:懦弱的人。 ⑤鵠:箭靶中心。 ⑥狷者:《論語·子路》:“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朱熹注:“狷者,智未及而守有余。”舊注又稱“狷者守節無為”。 ⑦沮:敗壞。 ⑧跬步:半步。
上一篇:讀書要看圣人氣象性情,《鄉黨》見孔子氣象十九。至其七情,如回非助我,牛刀割雞,見其喜處。由之瑟,由之使門人為臣,憮然于沮溺之對,見其怒處。喪予之慟,獲麟之泣,見其哀處。侍側言志之問,與人歌和之時,見其樂處。山梁雌雉之嘆,見其愛處,斥由之佞,答子貢君子有惡之語,見其惡處。周公之夢,東周之想,見其欲處。便見他發而皆中節處。
下一篇:孟子謂文王“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雖非文王之心,最看得時勢定。文王非利天下而取之,亦非惡富貴而逃之,順天命之予奪,聽人心之向背,而我不與焉。當是時,三分天下才有其二,即武王亦動手不得。若三分天下有其三,即文王亦束手不得。《勺》之詩曰:“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天命人心,一毫假借不得。商家根深蒂固,須要失天命人心到極處;周家積功累仁,須要收天命人心到極處。然后得失界限決絕潔凈,無一毫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