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古之士民,各安其業,策勵精神,點檢心事。晝之所為,夜而思之,又思明日之所為。君子汲汲其德①,小人汲汲其業,日累月進,旦興晏息,不敢有一息惰慢之氣。夫是以士無慆德②,民無怠行;夫是以家給人足,道明德積。身用康強,不即于禍。今也不然,百畝之家不親力作,一命之士不治常業,浪談邪議,聚笑覓歡,耽心耳目之玩,騁情游戲之樂,身衣綺縠③,口厭芻豢④,志溺驕佚,懵然不知日用之所為⑤,而其室家土田百物往來之費又足以荒志而養其淫,消耗年華,妄費日用。噫!是亦名為人也,無惑乎后艱之踵至也。
【譯文】古代的讀書人和民眾,各安其業,振作精神,經常檢查反省自己的身心和行事,白天所做的,夜里就反復思考,又考慮第二天需要做的事。君子則努力不停地修養自己的品德,普通的百姓則努力干好自己的本業,日累月進,早起晚睡,不敢有一點惰慢的氣息。因此讀書人沒有怠慢的品德,民眾也沒有懶惰的行為;因此家給人足,道明德積。身體因此康健,不招來禍殃。現在則不然,有百畝田地之家不親自耕種,有最低官位的士人不治理田產,浪談邪議,聚笑覓歡,沉醉于聲色玩好,馳情于游戲之樂,身穿綾羅綢緞,口吃雞鴨魚肉,意志消沉,驕奢淫逸,昏昏迷迷,不知每天都在干什么,而其家庭田地百物以及往來的費用又足以使他心志荒怠,淫逸成性,空擲年華,白白耗費日用。唉!這種人也叫做人!艱難的日子接著就會臨頭是不容懷疑的!
注釋
【注釋】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②慆(tāo):怠慢。 ③綺縠(hú):綺,有花紋的絲織品。縠,縐紗。 ④芻豢:泛指家畜,這里指各種肉食。 ⑤懵:無知貌。以上可以看出明亡前社會風習。
上一篇:“或問:‘雞鳴而起,若未接物,如何為善?’程子曰:‘只主于敬,便是善’”愚謂惟圣人未接物時,何思何慮?賢人以下,睡覺時合下便動個念頭,或昨日已行事,或今日當行事,便來心上,只看這念頭如何,若一念向好處想,便是舜邊人;若一念向不好處想,便是跖邊人。若念中是善而本意卻有所為,這又是舜中跖,漸來漸去,還向跖邊去矣。此是務頭工夫,此時克己更覺容易,點檢更覺精明,所謂去惡在纖微,持善在根本也。
下一篇:今之人只將“好名”二字坐君子罪,不知名是自好不將去。分人以財者實費財,教人以善者實勞心,臣死忠、子死孝、婦死節者實殺身,一介不取者實無所得。試著渠將這好名兒好一好,肯不肯?即使真正好名,所為卻是道理。彼不好名者,舜乎?跖乎?果舜耶,真加于好名一等矣;果跖耶,是不好美名而好惡名也。愚悲世之人以好名沮君子,而君子亦畏好名之譏而自沮,吾道之大害也,故不得不辨。凡我君子,其尚獨,復自持,毋為嘵嘵者所撼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