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宇內(nèi)有三權(quán):天之權(quán)曰禍福,人君之權(quán)曰刑賞,天下之權(quán)曰褒貶。禍福不爽,曰天道之清平,有不盡然者,奪于氣數(shù)。刑賞不忒,曰君道之清平,有不盡然者,限于見聞,蔽于喜怒。褒貶不誣,曰人道之清平,有不盡然者,偏于愛憎,誤于聲響。褒貶者,天之所恃以為禍福者也,故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①”。君之所恃以為刑賞者也,故曰“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②”。褒貶不可以不慎也,是天道、君道之所用也。一有作好作惡,是謂天之罪人,君之戮民。
【譯文】宇宙之內(nèi)有三種權(quán)力:天的權(quán)力叫做禍福,君王的權(quán)力叫做刑賞,天下人的權(quán)力叫做褒貶。該得禍的得禍,該得福的得福,絲毫沒有差錯(cuò),這就叫做天道清平。有不盡然的,是由氣數(shù)造成的。賞罰公平,這叫君道清平。有不盡然的,這是限于見聞,蔽于喜怒所致。褒貶公正,這叫人道清平。有不盡然的,偏于愛憎,誤于傳聞所致。褒貶,這是上天依賴它降給人禍福的辦法,所以說“百姓的眼睛就是天的眼睛,百姓的耳朵就是天的耳朵”。褒貶,也是君主依靠它來進(jìn)行賞罰的依據(jù),所以說“喜歡大家所厭惡的,厭惡大家所喜歡的,這叫做逆人之性”。因此褒貶不能不慎重,因?yàn)檫@是天道和君道所依賴的。如果好惡不符合實(shí)際,就是天的罪人,君的罪民。
注釋
【注釋】①“天視自我民視”二句:語見《尚書·泰誓》和《孟子·萬章上》。朱熹注:“天無形,其視聽皆從于民之視聽。” ②“好人之所惡”三句:語出《大學(xué)》第十章。
上一篇:宇宙內(nèi)大情種,男女居其第一。圣王不欲裁割而矯拂之,亦不能裁割矯拂也。故通之以不可已之情,約之以不可犯之禮,繩之以必不赦之法,使縱之而相安相久也。圣人亦不若是之亟也,故五倫中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篤了又篤,厚了又厚,惟恐情意之薄。惟男女一倫是圣人苦心處,故有別先自夫婦始,本與之以無別也,而又教之以有別,況有別者而肯使之混乎?圣人之用意深矣,是死生之衢而大亂之首也,不可以不慎也。
下一篇:做上官底只是要尊重,迎送欲遠(yuǎn),稱呼欲尊,拜跪欲恭,供具欲麗,酒席欲豐,騶從欲都,伺候欲謹(jǐn)。行部所至,萬人負(fù)累,千家愁苦,即使于地方有益,蒼生所損已多。及問其職業(yè),舉是譽(yù)文濫套,縱虎狼之吏胥騷擾傳郵,重瑣尾之文移督繩郡縣,括奇異之貨幣交結(jié)要津,習(xí)圓軟之容辭網(wǎng)羅聲譽(yù)。至生民疾苦,若聾瞽然。豈不驟貴躐遷,然而顯負(fù)君恩,陰觸天怒,吾黨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