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寓兵于農,三代圣王行之甚好,家家知耕,人人知戰,無論即戎,亦可弭盜,且經數十百年不用兵。說用兵,才用農十分之一耳。何者?有不道之國則天子命曰:“某國不道,某方伯連帥討之①。”天下無與也,天下所以享兵農未分之利。春秋以后,諸侯日尋干戈,農胥變而為兵②,舍穡不事則吾國貧,因糧于敵則他國貧。與其農胥變而兵也,不如兵農分。
【譯文】寓兵于農的辦法,三代時圣明的君王實行得很好,家家都知道耕種的重要,人人都明白戰爭的道理,不只可以抵御外族入侵,還可以消除盜賊,并且經歷了數十百年沒有用兵的日子。要用兵,只用農民的十分之一而已。為什么呢?有不服從天子命令的諸侯國,天子只要下達一道命令說:“某國不聽從命令,某方伯連帥去討伐他們。”天子及其他的諸侯國也不必參與,天下就可以享受兵農不分的好處。春秋以后,諸侯間的戰爭日益頻繁,那些農夫都變成了專職的士兵,他們不種莊稼,國家就要貧窮,從敵國奪取糧食,其他國家的百姓也要貧困。看來與其把農夫都變成士兵,不如把農夫和士兵分開。
注釋
【注釋】①方伯連帥:方伯,一方諸侯之長。《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連帥,十國諸侯之長。《禮記·王制》:“十國以為連,連有帥。”后泛指地方長官。 ②胥:都。
上一篇:兵以死使人者也。用眾怒,用義怒,用恩怒。眾怒仇在萬姓也,湯武之師是已。義怒以直攻曲也,三軍縞素是已。恩怒感激思奮也,李牧犒三軍,吳起同甘苦是已。此三者,用人之心,可以死人之身,非是皆強驅之也。猛虎在前,利兵在后,以死毆死,不戰安之?然而取勝者幸也,敗與潰者十九。
下一篇:為政以徇私、弭謗、違道、干譽為第一恥,為人上者自有應行道理,合則行,不合則去。若委曲遷就,計利慮害,不如奉身而退。孟子謂枉尺直尋,不可推起來。雖枉一寸,直千尺,恐亦未可也。或曰:處君親之際,恐有當枉處。曰:當枉則不得謂之枉矣,是謂權以行經,畢竟是直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