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據冊點選,據俸升官,據單進退,據本題覆,持至公無私之心,守畫一不二之法,此守常吏部也。選人嚴于所用,遷官定于所宜,進退則出精識于撫按之外,題覆則持定見于科道之中,此有數吏部也。外而與士民同好惡,內而與君相爭是非,銓注為地方不為其人①,去留為其人不為其出身與所恃②,品材官如辨白黑,果黜陟不論久新。任宇宙于一肩,等富貴于土苴③,庶幾哉其稱職矣。嗚呼!非大丈夫孰足以語此?乃若用一人則注聽宰執口吻④,退一人則凝視相公眉睫,借公名以濟私實,結士口而灰民心,背公市譽,負國殖身⑤,是人也,吾不忍道之。
【譯文】根據考試名冊點名選拔,任職期滿按例提升,根據考績的名單升職降職,根據文書的內容題寫覆文,以大公無私之心,守畫一不二之法,這是遵守常法的吏部。根據需要嚴格選拔,升遷官吏合乎標準,升職降職的精確判斷出于巡撫之外,題寫覆文則拿出自己的定見交付監察部門,這是不可多得的吏部。在朝廷之外與士民的好惡相同,在朝廷之內與君王和宰相爭論是非,量才授官是為地方選拔人才而不是為官吏個人,留任或免官看官吏本人的才德而不看取得官位的途徑和有沒有靠山。品評官吏的才能如同辨別黑白,果然應該升降,不論其任職時間的長短。吏部的官員要擔當起這宇宙的大任,把富貴視若糞土,差不多可算稱職了。唉!不是有志氣有作為的人,我能和誰說這些話呢?如果用一個人,只看宰相的意見辦事,退一個人,也只看宰相的臉色行事,借公名來濟私,堵塞士人的言路使民眾灰心,違背公理,沽名釣譽,辜負國家,樹立自身,對這種人,我真無法說他啊!
注釋
【注釋】①銓注:選擇錄用官吏?!、诔錾?指取得官位的途徑,如科舉、恩蔭、吏員等?!、弁淋?泥土和枯草,比喻微賤之物。?、茉讏?宰相。?、葜成?以身為貨,賣身。
上一篇:任人不任法,此惟堯、舜在上,五臣在下可矣。非是而任人,未有不亂者。二帝三王非不知通變宜民、達權宜事之為善也,以為吾常御天下,則吾身即法也,何以法為?惟夫后世庸君具臣之不能興道致治,暴君邪臣之敢于恣惡肆奸也,故大綱細目備載具陳,以防檢之,以詔示之。固知夫今日之畫一必有不便于后世之推行也,以為圣子神孫自能師其意而善用于不窮,且尤足以濟吾法之所未及。庸君具臣相與守之而不敢變,亦不失為半得。暴君邪臣即欲變
下一篇:足民,王政之大本。百姓足,萬政舉;百姓不足,萬政廢??鬃痈孀迂曇浴白闶场?告冉有以“富之”。孟子告梁王以“養生送死無憾”,告齊王以“制田里、教樹畜”。堯舜舍此無良法矣。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