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顏淵》:“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子張問孔子如何識別“惑(即是非)”,孔子說,對一個人喜歡他時一個樣,厭惡他時又是一個樣,這就是“惑(指是非不分)”。意思是處理事物不能單從情感出發。本條兩句:對同一個人,愛他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他就希望他死。意思是不應該這樣。后也指對愛的人就希望他活,對恨的人就希望他死。
《論語·顏淵》:“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子張問孔子如何識別“惑(即是非)”,孔子說,對一個人喜歡他時一個樣,厭惡他時又是一個樣,這就是“惑(指是非不分)”。意思是處理事物不能單從情感出發。本條兩句:對同一個人,愛他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他就希望他死。意思是不應該這樣。后也指對愛的人就希望他活,對恨的人就希望他死。
上一篇:《爝火雖微,卒能燎野.》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愛人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知其善.》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