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先王之禮文用以飾情①,后世之禮文用以飾偽。飾情則三千三百雖至繁也,不害其為率真;飾偽則雖一揖一拜,已自多矣。后之惡飾偽者乃一切茍簡決裂,以潰天下之防,而自謂之率真,將流于伯子之簡而不可行②,又禮之賊也。
【譯文】先王關于禮的條文是用來表達感情的,后世用禮的條文來文飾虛偽的感情。用來表達感情,就是有三千三百條繁復的規(guī)定,也不能不說是率真的;用來文飾虛偽的感情,雖然只規(guī)定一揖一拜,也是多了的。后來厭惡虛假的人都一切從簡不依禮制辦事,而破壞了天下堤防,還自謂是率真,這就將流于桑伯子那樣的簡了,是不可行的,是對禮有害的。
注釋
【注釋】①飾情:節(jié)制情感,或用適當形式表達情感。 ②伯子:指子桑伯子,見《論語·雍也》篇。朱熹注:“《家語》記伯子不衣冠而處,孔子譏其欲同人道與牛馬。”
上一篇:有人于此:精密者病其疏,靡綺者病其陋,繁縟者病其簡,謙恭者病其倨,委曲者病其直,無能可于一世之人,奈何?曰:一身怎可得一世之人?只自點檢吾身,果如所病否。若以一身就眾口,孔子不能。即能之,成個什么人品?故君子以中道為從違,不以眾言為憂喜。
下一篇:盜,只是欺人,此心有一毫欺人,一事欺人,一語欺人,人雖不知,即未發(fā)覺之盜也。言如是而行欺之,是行者言之盜也。心如是而口欺之,是口者心之盜也。才發(fā)一個真實心,驟發(fā)一個偽妄心,是心者心之盜也。諺云“瞞心昧己”,有味哉其言之矣。欺世盜名的罪過大,瞞心昧己的罪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