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瓦礫在道,過者皆弗見也,裹之以紙,人必拾之矣。十襲而櫝之①,人必盜之矣。故藏之,人思亡之;掩之,人思撿之;圍之,人思窺之;障之,人思望之。惟光明者不令人疑,故君子置其身于光天化日之下,丑好在我,我無飾也;愛憎在人,我無與也。
【譯文】瓦礫扔在道上,路過的人都像沒看見一樣,如果用紙包裹起來,人們必然會去拾取。再用十層錦緞包裹,裝在精美的木匣中,人們必然會偷盜。因此說,藏起來的東西,別人就想偷走;掩蓋的東西,人們就想揭開;圍起來的東西,人們就想窺視;遮擋的東西,人們就想遙望。只有放在光明之處的東西才不會讓人懷疑,因此君子要置身于光天化日之下,是美是丑,都不掩飾,這樣,人們喜歡我還是憎惡我,都聽任別人,我不去參與。
注釋
【注釋】①十襲而櫝之:十襲,裹上十層錦。櫝之,以木匣裝之。
上一篇:一法立而一弊生,誠是。然因弊生而不立法,未見其為是也。夫立法以禁弊,猶為防以止水也。堤薄土疏而乘隙決潰,誠有之矣,未有因決而廢防者。無弊之法,雖堯舜不能;生弊之法,亦立法者之拙也。故圣人不茍立法,不立一事之法,不為一切之法,不懲小弊而廢良法,不為一時(shí)之弊而廢可久之法。
下一篇:萬水自發(fā)源處入百川,容不得;入江淮河漢,容不得。直流至海,則浩浩恢恢,不知江淮幾時(shí)入,河漢何處來,兼收而并容之矣。閑雜懊惱,無端謗讟,儻來橫逆,加之眾人不受,加之賢人不受,加之圣人則了不見其辭色,自有道以處之。故圣人者,疾垢之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