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膚淺之見,偏執之說,傍經據傳,也近一種道理,究竟到精處,都是浮說诐辭①。所以知言必須胸中有一副極準秤尺,又須在堂上,而后人始從。不然窮年聚訟,其誰主持耶?
【譯文】膚淺之見,偏執之說,依據經典傳注,也似乎有道理,但是辨別到精微處,卻是膚淺的說法、偏頗的言論。所以能說出有遠見的言論,必須是胸中有一副極準的秤尺,又能擺放在大庭廣眾面前,這樣人們才會相信聽從。不然終年辯論,誰來判定是非呢?
注釋
【注釋】①诐(bì)辭:偏頗的話。《孟子·公孫丑上》:“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朱熹注:“诐,偏陂也。”
上一篇: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責以善,又當自盡長善救失之道,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其不見聽,我亦且有過焉,何以責人?
下一篇:纖芥,眾人能見,置纖芥于百里處,非驪龍不能見。疑似,賢人能辨,精義而至入神,非圣人不能辨。夫以圣人之辨語賢人,且滋其惑,況眾人乎?是故微言不入世人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