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①。至于犬馬,皆能有②養;不敬,何以別乎?
【出處】
《論語·為政》。
【注釋】
①養:贍養。②能有:能夠得到。
【譯文】
孝在許多人眼里,就是贍養父母,讓父母吃飽穿暖。照這種觀點,狗和馬也都可以得到飼養,如果侍奉父母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與養狗養馬又有什么區別呢?
【賞析與啟迪】
對父母孝敬,不能簡單地表現在物質生活的贍養上,還應體現在精神生活的慰藉上。
孝道,是維系人類繁衍生息的基本倫理之一。父母養兒育女非常不易,作為兒女,理應感恩圖報。
向父母行孝,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生活的奉養,就是說要盡力給父母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在生活上多關心照顧父母,讓他們生活安定,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二是在精神上給父母安慰,聽從父母的教誨,不違背父母的意愿,不讓自己的行為使父母擔驚受怕,甚至蒙受恥辱。
有的青少年出于嫌貧愛富或崇拜權力的不良心理,對自己的父母滿腹怨言,百般挑剔。青少年應當從人類最基本的親情開始,體諒、尊重自己的父母。只有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產生心理認同,才能深刻理解普天下為人父母者的種種不易。
上一篇:《交友不宜濫,濫則諛者來?!纷g文與賞析
下一篇:《儉,美德也,過則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纷g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