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出處】唐·杜甫《夢李白二首》
【譯注】死別令人傷心,卻也不過吞聲一哭;生離則令人時常掛念,悲傷不止。已:停,止。吞聲:泣不成聲。惻惻(cè):悲痛。
【用法例釋】一、用以說明生離讓人長期處于思念的悲傷中,所以比死別更痛苦。[例]小昭的結局卻是懸而未決的。不是死別,而是中國古詩文常寫的“生別離”。“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句),何況這根本沒有重逢希望的生別離。這樣想來,大觀園里的探春遠嫁海隅竟能回來,雖不合曹雪芹原意,卻不由叫人替她歡喜。(西風《小昭和晴雯》)二、用以形容對生離死別的感傷。[例]總之是,聽不到艾青的聲音了。盡管魯迅總結過一句話,說是中國人的生命不及外國人的值錢,但我還是免不了有些“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之感。(呂劍《寫于〈艾青《歸來的歌》書后〉之后》)
上一篇:《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