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出處】唐·杜荀鶴《涇溪》,又見羅隱同名詩
【譯注】涇溪中石頭多,水流急,十分危險,過往的人戰戰兢兢,小心謹慎,所以一年到頭也沒聽說有誰落水。倒是那水流平穩,沒有石頭的地方,常常聽說有人溺水。涇(jīng):河溝。慎:羅隱詩為“懼”。
【用法例釋】用以說明險路令人不敢大意,所以平安無事,坦途往往使人掉以輕心,反而出事。常用以比喻逆境險情迫使人審慎小心,因而能轉危為安,而順境反而使人放松警惕,導致挫折或失敗。[例]唐朝詩人杜荀鶴在《經溪》詩中寫道:“經溪石險人兢慎,終年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這首富有哲理的詩說明,特殊的或險惡的環境,會使人比較謹慎,一旦進入順境,便容易失之不慎。所以,在大事或小事上,我們都應盡力做到三思而后行。(穆懷中《青年人際關系學》)
上一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