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
【出處】清·翁照《尚湖晚步》,一作《與友人尋山》
【譯注】交朋友就如作畫一樣,應該追求平淡;看山就像評論詩文一樣,都不喜歡平直無奇。友如作畫須求淡:《莊子·山木》有“君子之交淡若水”,此用其意。論文:古人說的“文”常指詩或包括詩在內。
【用法例釋】一、前一句用以說明交朋友要從容淡然,不存勢利之心或不必太親密。亦用以說明畫畫應力求平實淡雅。[例]長久以來,與朋友交往,始終記得《增廣賢文》里的一句話“友如作畫須求淡”,朋友之間有距離的欣賞就是淡了。有點像中國畫的山水,淡得似水如煙,美得空靈驕傲。淡定,淡泊,本身就是我國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境界。(袁哲《愛上鐵觀音》)二、后一句用以形容山巒起伏或說明山要峰巒凸凹才好看。亦用以說明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詩文才讓人愛讀。[例1]遠處隱約可見西山。秋天在北京最是天高氣爽的季節,九月初某一天在那兒逡巡眺望,得句云:“山似文章不喜平,樓高正好望秋晴。”(邵燕祥《歲月深處》)[例2]文章結構的曲折變化,不僅可以充分地反映客觀事物本身所包含的復雜性,而且還可以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古代文論中說:“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是說讀者不喜歡那些簡單貧乏,一馬平川的東西,而喜歡那些結構如峰巒疊嶂,波瀾橫生的文章。(余飄《曲折生姿》)
上一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