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出處】唐·王建《新嫁娘詞三首》
【譯注】新娘進(jìn)門的第三天就下廚房,洗了手便開始燒菜做湯。不知婆婆的口味,就先叫小姑嘗嘗味道。三日入廚下:古代習(xí)俗,女子嫁后第三天要下廚做菜。羹(gēng):濃湯。諳(ān):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小姑:丈夫的妹妹。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過門的媳婦在婆家操持家務(wù),待人接物周到小心。[例]新媳婦大約還可以從唐詩學(xué)到為人處事的靈機(jī)慧心:“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馬瑞芳《書的故實(shí)》)二、前兩句用以形容下廚燒菜做飯。[例]多少女人們,自從“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起,大半生就消磨在這樣的廚房里。(梁實(shí)秋《由廚房說到婦女解放》)三、用以比喻做完某事,待人鑒別評判。[例]“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小姑,成了一切烹調(diào)的權(quán)威。一篇文章出來,不是首先看是否合乎實(shí)際,或者遠(yuǎn)一點(diǎn),看若干年后仍為真知灼見還是胡言屁話,而是首先看眼前的行市,看能否獲得“小姑”與“姑”的首肯,仿佛那才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符號(hào)《簡單的復(fù)雜·前言》)
上一篇:《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shí).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