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寓言篇·女媧補天
〔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①,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②,斷鰲足以立四極③,殺黑龍以濟冀州④,積蘆灰以止淫水⑤。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⑥,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⑦,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⑧;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注釋〕 ① 爁炎: 即爁焱,指火勢蔓延。爁又與濫音同,水泛濫稱濫,火蔓延叫爁。洋: 溔,水大的樣子。顓: 善。顓民: 善良百姓。 ② 女媧: 傳說中人類始祖,輔佐伏羲氏治國,還傳說她摶土造人類。 ③ 鰲: 龜。 ④ 黑龍: 傳說中的水精。 ⑤ 蘆灰: 蘆葦灰。淫水: 泛濫的洪水。 ⑥ 蟲: 狩,即“獸”。 ⑦ 背: 背靠。方州: 大地。陽: 疑為“煬”,熾熱、炙燥的意思。方: 矩。繩: 準繩。枕方寢繩: 是形象地敘說女媧等想使社會自然變化發展有規律可循,按規律來治理。 ⑧ 竅: 貫通。理: 疏理。
【鑒賞】女媧補天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則神話典故,但在傳世文獻中,到了《淮南子》才對這則典故有了比較完整而明晰的記載,對女媧補天的原因、經過和結果都作了較為具體而生動的描寫。
首先,補天的主因是“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四根擎天大柱傾倒,導致天地都發生了災難性的變化。對此,《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云:“當其(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以刑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由此可知,天地崩壞雖然是天災,但也是由人禍造成。女媧作為傳說中人類的創造者,不計人類的過失,在天下民眾遭受劫難時毫無嗔怒怪罪,義無反顧地拯救人類,足見女媧的善良與偉大。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天神,更是作為一位母親的善良與偉大,而這亦反襯出人類的無知與渺小。就此而言,魯迅先生在《故事新編·補天》一文中極言人類在女媧面前的無知與渺小,在某種程度上亦是切合女媧補天這則神話的原意的。
女媧拯救人類的措施是:“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從這四句話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句都與水有關,所以現代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分析說:“女媧補天神話,過去一般都從‘補天’這個角度去理解,但仔細研究、分析它的實際,中心內容卻是治水。大龜(鱉)、大蛇(黑龍)都是洪水暴發時出現的水怪,女媧所‘斷’所‘殺’的就是這類興波作浪、為禍人間的怪物。‘積蘆灰以止淫水’,更是明確地指出女媧補天最終的目的是在治水……大約由于上古一次大洪水(這洪水是世界性的)時期,山洪暴發,霖雨不息,天色陰沉可怕,看來似乎就要天崩地裂的光景……女媧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第一個出現的治水英雄。我國西南苗、瑤、侗、黎等少數民族中,至今還流傳有伏羲、女媧逃避洪水,兄妹結婚再造人類的神話,可見女媧和洪水關系密切。”(《神話選譯百題》)
最后,女媧補天結束之后,并不是就立即全身而退了,而是“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她還關注自己的孩子,并且使天地萬物的運行良好有序,不悖“準繩”;若是有悖于天地萬物運行的良好秩序的事情發生,她便會出面“竅理之”乃至“絕止之”。在這里,神話的作者實際上是強調了維護天地萬物之良好運行秩序的重要性,提示我們人類應當有所法式(準繩),而不能為所欲為以至于破壞天地萬物的良好秩序。
上一篇:《淮南子·名言篇·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鑒賞
下一篇:《淮南子·寓言篇·子發用偷》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