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寓言篇·一目之網
〔說山訓〕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①,得鳥者,羅之一目也②;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
〔注釋〕 ① 羅: 捕鳥的網。 ② 目: 羅網的網眼。
【鑒賞】在人們張網捕鳥的時候,鳥兒入網被捉拿,只是被一個網眼絆著;但如果只編織一個網眼的網,那就不可能捉到鳥。“一目之網”這則寓言的寓意很明確,說的是局部只有在整體中才能發生作用,如果脫離了整體,局部也便失去了其原來的意義。如果放在《淮南子》的道論這個大整體中去理解的話,那就是事事物物的發生發展應當合于至善,偏離了至善之道,事物也便失去了其意義和價值。
上述道理看似很好理解,然而在我們現代這個分工極為細致的時代,整體論的思維模式正在被忘卻。每個人大抵只關注于兩件事情,一個是自己的專業工作,另一個是自己的物質生活。在自己的專業工作領域只是積累知識與經驗,以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獲得更好的薪資;在物質生活領域則只是為滿足各種物質享受而“操心”。并且,前者又是為后者服務的。于是,整個社會真的變成了一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心向“錢”看的社會。在工業生產中,各個單位只負責自己的專業和盈利,造紙廠可以不顧下游河道的污染,乳制品生產企業可以為了蛋白質達標而加入三聚氰胺,餐飲企業可以不顧人們的健康而使用地溝油……各種只負責自己盈利、而不負責別人死活的怪象大量涌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社會則逐漸進入一個陌生人社會,鄰里之間互不相識的事情司空見慣,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與冷漠與日俱增。
以上描述看似危言聳聽,但確實又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十分現實地發生著的事情,究其根源,即在于人們現在過多地關注于個體而忽視整體,關注于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長遠的理想。“一目之網”看似能夠絆住一只鳥,但如果缺乏整體和長遠的關懷,這只鳥必然是會從這孤獨的“一目”中掙脫出去的;同樣,如果人類繼續拘于一人、一家、一國或人類的利益,而非是以一種與別人、別家、別國乃至于宇宙萬物休戚與共的態度來生存的話,則人之目前的所得只能說是小人得志,最終必將得到應有的懲罰。欲扭轉這種狀況,只有追尋“至善”之大道,重織“全羅之網”,“人啊人”,當自勉之!
上一篇:《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淮南子·寓言篇·三人同舍》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