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處
孟子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
孟子說:“要一個人把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折一根樹枝,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沒有做到用道德來統(tǒng)一天下,不是屬于把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的一類,而是屬于為老年人折樹枝的一類。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大到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大到愛護別人的孩子。做到了這一點,整個天下便會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運轉(zhuǎn)一樣容易治理了。”
名句解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博愛思想。《孝經(jīng)·天子章》:“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說,愛自己的親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親人不好;尊敬自己的親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親人。這和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的兼愛思想是一致的,亦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致的,更與孔子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大同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這種推己及人的仁愛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華。
經(jīng)典故事
宋軍在平定西夏李繼遷的叛亂中,捉住了李繼遷的母親,宋太宗本來想在保安軍北門外將她斬首示眾,以此來懲戒那些造反者。為此,宋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詢問他有何意見。當時,寇準沒有拿出什么意見。
后來呂端知道了這事。他想,我身為當朝宰相,國家遇有軍國大事,就不能不管。于是呂端親自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的母親。他為了說服太宗,還用楚漢之爭時,項羽欲殺劉邦之父的故事相勸,他說:“自古成就大事的人不會顧及他的親屬(舉大事者固不顧親),何況李繼遷這樣犯上反叛之人?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就能抓住李繼遷本人嗎?如果不能,那就結(jié)下更大的冤仇了,就更加堅定了他反抗的決心。”太宗聽了呂端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照你這么說,對李繼遷的母親該當如何處置呢?”
呂端見太宗心動了,便講了自己的想法。他說:“臣以為,把她放到延州那個地方去,派人好好護養(yǎng)著她,以此招徠李繼遷回心轉(zhuǎn)意,不再造反。這樣一來,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降宋,但是,我們終究可以用他的母親在宋來拴住他的心。至于他的母親的生死大權(quán),還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里?”
太宗聽了心想,呂端真是站得高看得遠,聰明過人。于是,他采納了呂端的建議,將李繼遷的母親放在延州,并派專人侍奉,直到病死。后來李繼遷也死了。李繼遷的兒子德明念在宋朝侍養(yǎng)他祖母的情分上,就歸順了宋朝。
上一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賞析|譯文|出處|解讀|